小姑媽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8-06-12 07:46

專業農家所得154萬元真的假的?

李武忠/農漁經學者
農委會陳吉仲副主委於民進黨中常會簡報指出,台灣「專業」農家平均年所得達到154萬元(已較一般上班族、軍公教、勞工等高出很多),離蔡政府宣示3年內將讓台灣專業農家的年所得超過180萬元的承諾已不遠。然而該數據不僅沒討到拍還遭到蔡總統質疑這是平均值,不代表所有農民都有這種收入。的確該數字與一般大眾對農家的刻板印象大不同,且存在許多「眉角」容易讓許多有意務農或投資農業經營者誤判,農委會有必要說清楚講明白。
首先,根據官方說法,所謂的專業農家指的是農家中之全部人口均依賴農業收入生活,而無人專任或兼任其他行業。只是受到農業勞動力不足、天然災害頻傳、產銷經常性失衡等因素影響務農充滿心酸,導致專業農戶數量減少,政府迫於現實鼓勵「半農半X」,希望能確保糧食安全。因此單講專業農家,並不能呈現真實的農家所得。
其次,國內以兼業農家為主,專業農家佔總農家人數的比率偏低(約23%),因此該154萬元並不能代表所有農家的所得現況,取樣有偏頗之嫌。
還有這些年政府每年編列預算中,有相當高的比率用在農民福利補貼上(約佔農委會總預算1000多億元的5成以上);這154萬元裡面,有多少金額來自政府部門的補助?農委會應該說明並扣除這些金額,才能了解農家務農的真正所得,也才能用來評估當前台灣務農的真實獲利情況。以日本農家為例,平均總所得為521.2萬日圓其中,來自務農所得佔總所得36%,農業外所得占佔27%,年金及其他收入占佔37%。政府施政應以讓農民普遍感受到生活獲得改善為主要目標,才會獲得農民的支持。
再者,近年來由於國內薪資未見明顯成長,民眾對薪資、繳稅議題相當敏感,例如北農總經理吳音寧最大問題即在於她的高薪與其所展現的專業能力不成比例,讓年輕人產生相對剝奪與反感(和她愛不愛農無關)。若國內專業農家平均所得已經達到154萬元,超過全國民眾的平均所得,而納稅是國民應盡義務,既然這些專業農家的所得已經大幅提高,不再是低收入戶時,社會輿論要求專業農家應依法納稅的呼聲將起,財政及農政官員須事先做好規劃,以免引發新一波民怨。
國內農村缺工問題嚴重,農產品產銷經常性失衡,國外農產品爭食國內市場、國外市場拓展不易,讓務農傷透腦筋,多數農民很難有年所得154萬元的喜悅。在台灣務農不僅要面對日益頻繁的天災肆虐,還要承受如不定時炸彈的人禍,何來幸福感。蔡總統除了要求官員應該用白話文與農民溝通外,更應帶頭接地氣,不要跟農民活在不同世界。
農業雖非對國內GDP最具貢獻度的產業,卻是最貼近人民生活的產業。為此中國大陸也積極在延攬我國具實務經驗的「專業」農民與農業人才,前往當地協助農業技術改進和升級,而光靠一紙禁令無法有效防止人才外流,應該拿出具體作法讓他們樂於留在台灣。而「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台灣農業或將成為決定年底大選勝負的關鍵因素,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