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竟空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房產
發佈於 2016-05-18 08:28
環評誤開發? 院士錯很大!
經濟不振不僅是馬政府最頭痛的問題,隨著政權交接,也成為新政府上任後最嚴峻的考驗。過去經濟起飛時期,每年動輒兩位數的經濟成長率,如今已成神話,現下連保1都是艱鉅考驗,讓人不禁想問:到底是什麼原因拖垮了台灣的經濟?
面對這樣的大哉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番見地,如日前中研院士朱敬一就將矛頭指向環評,表示冗長的環評過程扼殺了產業發展契機,甚至嘲諷台積電應該由文化部主管。因等到環評過關後,原本的新穎科技已成老舊技術。然而這樣的說法,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有失偏頗。
在過去一味追求經濟發展的時代,我國輕忽產業開發對環境的影響,造成國土遭嚴重汙染與破壞,甚至使開發案周遭居民生活品質長期惡劣。這種錢讓大企業賺走,負面效應由在地民眾承擔的荒唐現象,在民國70年代末期遭到強烈反彈。正因如此,後來才引進環境評估,並在評估過程中加入公民參與程序,避免企業『爽自己、苦在地』的情事一再發生。
因此朱院士將問題歸咎於環評,實乃導果為因!倘若沒有企業先前的以鄰為壑,又怎會有相對嚴格的環評規範呢?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若希望環評能從簡,應該做的是從根本上讓企業盡可能降低負面外部效果,而非反過頭來指責環評。
其次,朱院士批評環評常無視《環境影響評估法》13條的期限規範(環評審查需在接案後60天內做成結論),不時以補件(依環評法13-1條規範,補件後時程重新計算)手段拖延環評,把環評從兩個月拖成兩、三年。
但這其實也是開發源頭自己的問題,為何不能將資料一次到位呢?自己丟三落四,卻反過來指責別人把關太嚴,這樣的行為未免太過三寶!況且許多案例都指出,並非環評刻意刁難,而是開發商常常為了降低開發變數、規避相關責任,不願提供完整資料;直到環評過不了,才以擠牙膏的方式補足資料,因此將所有責任都推給環評,著實不太厚道。
當然環評冗長確實有其不合理之處,但住展房屋網企研室認為,站在國土永續經營的角度,環評嚴謹一點是好的。畢竟為了經濟搞得『國在山河破』,屆時縱然有錢,也無法在惡劣環境下居住下去,如此豈非本末倒置,得不償失?
住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