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n隆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房產   發佈於 2016-05-15 10:42

財經觀點/地價上漲 房價難降

高力國際投資服務部執行董事黃正忠
不動產市場停滯肇因於高房價及低所得所引發的民怨,對政府而言,要解決低所得問題所涉及層面太廣,難以短期獲取成效,故近幾年相繼祭出奢侈稅、調升持有稅、房地合一課稅等抑制房價及交易措施,這些措施確實使不動產交易停滯。
建物買賣移轉棟數銳減、不動產交易金額創金融海嘯以來新低,然而這些政策原本的目標—房價,下修幅度僅每年5%~10%,並未達到當初預期。
以台北市來看,參考信義房價指數,自2014年第2季以來僅下跌13%,而地價指數則再上漲7%(內政部都市地價指數),且持續創新高。土地價格居高不下,開發商即便願意讓利,空間也非常有限,畢竟土地價格不下來,房價退讓空間自然有限。
土地價格之所以高,是因為土地供給無法增加,尤其台北市已發展飽和,很難再透過釋出公有土地來提供土地,只能透過整合老舊建物重新開發讓土地再生。
然而,台灣的土地多為所有權,整合上相對困難,整合好的土地自然也就奇貨可居,價值日益珍貴。台北市在可建土地日漸稀有下,土地價格自然居高不下,房價當然也就易漲難跌。
都市更新不失為一個解決土地供給問題的良好制度,同意戶的門檻可以再檢討,但若是一戶不同意就無法實施的話,將導致實務滯礙難行、整合代價也高,最後還是得轉嫁到房價上。
都市更新目的是希望提升居住品質、改善市容景觀及防災等公共利益,因此在都更條例訂有法定同意比例門檻,原本是希望取得多數共識後就能推動。
然而,目前的困境是,雖然依法只要達到法定同意比例四分之三即可執行,但在公權力不作為下,都更案往住就卡在為取得最後少數不同意戶的同意,進入漫長的協商。
開發商為了不讓已投入的資源白費,只能付出更高的代價來尋求所有地主同意參與都更,地主也體認到這一點,即使有意願參與都更,也不會輕易答應開發商提供的條件,以免損失權益,每個地主都預期越晚同意參與都更可獲得越好的條件,都更就愈難推動,開發商土地取得成本更高,房價就更難有下調的空間。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