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diant 發達集團專員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06-20 00:35

4萬億優先買國貨遭西方媒體質疑

4萬億優先買國貨遭西方媒體質疑
中國九部委聯合發文要求在4萬億經濟刺激方案的招標中優先採購國貨。消息傳出後,這個被國外媒體稱為“買國貨”的條款遭到西方媒體的“圍攻”,指責中國搞貿易保護主義的聲音漸起,然而業內專家表示,中國政府的政策是對國貨遭受歧視的一種糾正,符合WTO“無歧視”的公平原則。
外媒指中國搞貿易保護主義
英國《金融時報》17日報道稱,中國出臺“買國貨”的政策必將會引發與貿易夥伴之間的緊張關係,而且加劇世界範圍內的貿易保護主義情緒。《澳大利亞人報》17日以“中國‘購買國貨’條款打擊經濟復蘇”為題發表評論文章稱,中國政府的保護主義舉動,將會搞亂全球經濟恢復步伐。《華爾街日報》17日援引中國美國商會主席華金的話稱,“中國已傾向於貿易保護主義”。
對此,歐盟委員會17日表示正設法“調查清楚”。歐盟委員會發言人阿馬德烏·阿爾塔法赫在布魯塞爾對記者說:“我們將繼續非常密切地關注這起事件的發展,當然也會設法進一步調查清楚中國的政策。”
專家稱外媒誤讀中國政策
針對外媒的尖銳批評,中國WTO研究會常務理事何偉文對記者表示,這個所謂的“買國貨”條款事實上並非對外國貨的限制和歧視,恰恰相反,在中國遭受非國民待遇的正是中國貨。
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趙萍也對記者表示,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的觀念是洋貨優於國貨,這也造成了國貨在國內反而遭受非國民待遇的窘境。九部委的政策是對這一現象的糾正,無論金融危機有沒有發生,中國都會這樣做,和貿易保護主義沒有關係。
完全符合WTO原則
中國WTO研究會常務理事何偉文也表示,國外媒體稱中國搞貿易保護主義顯然是對九部委條文的一種誤讀。早在今年2月份,商務部就明確表示,中國不會步美“買美國貨”的後塵,決不搞“買中國貨”。中國的行為是對國貨在國內遭受歧視討回一個公道,我們可以理直氣壯地說,這完全符合WTO“無歧視”和“國民待遇”原則。
國家政府採購理應體現公共政策取向
國家發改委專家表示,政府採購優先採用國貨是國際慣例。即使在美國化程度很高的聯想電腦,也被美國政府排除在採購清單之外。
政府採購應該遵循什麼樣的價值取向,在寶馬事件中,成為公共質詢的焦點。《政府採購法》起草小組成員、清華大學教授於安說,從法律角度講,政府採購中所有的供應商都有平等的競爭權,如果寶馬和賓士符合條件,在招投標方面沒有法律問題,就沒有理由歧視它。
中國九部委日前聯合發文,要求各界在4萬億採購中優先購買國貨以帶動內需,對此,世界銀行專家警告,此舉將得不償失。
中央社報道,中國國家發改委日前發文各政府部門,要求優先採購國貨以帶動內需。對此,中國美國商會已發表聲明說,中美任何一方制定具貿易保護色彩的政策,將可能不利於雙方多年來推動的開放進展。
BBC引述世銀駐中國首席經濟師漢森表示,如果人民幣4萬億的經濟刺激政策,只限制用於購買國貨的話,這將給出口大國中國造成極大的傷害。
歐洲聯盟則表示,現在正研究中國這一做法是否違背了世界貿易組織的相關規定。
不過,中國發改委強調,帶動內需是政府採購和投資基礎建設,並不屬於貿易條例規範的範圍,所以不是貿易保護主義,更不是所謂的“排外”。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