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肥 發達集團技術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03-29 00:33

證所稅慘痛教訓!把大戶逼到對岸

2015-03-28 13:43:09 聯合晚報 記者陳雲上/台北報導
財政部以追求「公平正義」,推動證所稅大戶條款,上路三年來政府稅收少得可憐,近期寄發補稅通知要求投資人「自我舉證」申報,更引發擾民的民怨;尤其近日大陸滬深兩市成交值天天破1兆人民幣,周二更創下1.4兆人民幣(約台幣7.2兆)的歷史天量,等於是陸股三天的巨量交易,就可抵台股一年的全年交易量,股民大嘆,大戶出走,根本就是被證所稅「逼到對岸去的」,卻在此波陸股牛市行情中「賺翻了」。
馬政府推動證所稅三年來,台股日成交易量從當初的每日1200多億元,驟降至目前700多億元,等於這三年內政府證交稅少收了1500多億元,僅換來一年只有9億多元的證所稅。
按財政部統計,2010年之前,政府每年的證交稅稅收都在千億元以上,除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跌到906億元外,2006年證交稅高達1592億元。但推出證所稅案後,台股日成交量急劇萎縮,證交稅收更是由2011年940億元一路下滑至719 億元、714億元;2014年勉強因大戶條款延緩三年上路,才回升至883億元。
政府的粗糙的「稅改」,平白讓政府三年的稅收少了數千億元,根本是個「賠本生意」。
財金文化董事長謝金河就批評政府的證所稅大戶條款,「是個很笨的政策,而且還是個嚴重不公平的稅制」。
他說,證所稅除了造成台股量能急凍,將大戶趕往大陸等海外市場外,證所稅對於外資,提供比國人更優惠的「超國民待遇」,外資投資股市課稅只要繳20%的分離課稅,但國內投資大戶的稅制上限卻高達50%;不同身分採取不同稅制,這對台灣投資人相當不公平,哪來的公平正義。
他以香港、新加坡為例,目前香港投資股票的股利股息分配,完全免稅,統一併入所得稅,且採單一稅率15%,新加坡也是採單一稅率17%,讓國內外投資人享有相同稅制,這些基本的稅制公平,政府在訂定法令前,實應有更深度的檢討。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