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xceed 發達集團副董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6-16 11:47
搶商機!太陽能廠模組大擴產
隨著中國大陸勞動成本持續攀高,加上貿易制裁大幅拉高外銷稅率,大陸太陽能模組廠的成本優勢正開始消退,也給了台廠擴大模組佈局的機會。據統計,目前產能最大的新日光(3576)、英業達旗下的英懋達,以及綠能(3519)轉投資的知光都在積極擴產,搶食模組市場大餅。
此外,太極(4934)、昱晶(3514)、昇陽科(3561)雖然產能仍不大,但擴產速度同樣不落人後。
長期以來,台灣太陽能業者都把重心放在中游的矽晶圓和電池端,對於上游的多晶矽、下游的模組和系統較少著墨。事實上,台廠挾長期以來在半導體領域的實力,切入矽晶圓和電池的確是正確的方向。相對之下,多晶矽領域有多家國際老資格大廠卡位、具備折舊攤提遠遠低於新廠的優勢;而模組在製造時需要大量人力,且必須銷售上必須走品牌,的確不是台廠的強項。
對此,太陽能導電漿廠碩禾(3691)董事長陳繼仁評估,相較於矽晶圓、電池等產品,模組端的人力成本要高得多,因此大陸廠的模組價格長期以來比台廠要低15%左右。而此次美國新雙反當中的反補貼將大陸模組廠的稅率訂在26%左右,若不計算反傾銷的部分,則等於雙方模組輸往美國的價差消失。
新日光董事長林坤禧則認為,隨著中國大陸勞動成本急速攀高,而台灣雖然薪資待遇也會往上走,但預期雙方的差距將快速拉近,加上新雙反的效應,預期最慢在3年之內,雙方在模組端的成本會打平,而今年會是雙方開始出現交叉的起點,台廠在模組端「相當有機會」。
陳繼仁觀察,台系太陽能模組廠現有的產能合計約1GW,但隨著各家相繼投入擴產,預期很快會達到1.6-1.7GW,但相較台系太陽能電池廠高達10GW的產能來說,還是有相當大的差距,因此模組產能擴充速度雖很快,但絕對沒有供過於求的問題。
昱晶總經理潘文輝則認為,新雙反的結局無法預料,但台灣在模組端存在著新機會,而該公司在思考增加模組產能之際,不排除併台灣模組廠。
從產能來看,新日光在併購旺能之後,從電池、模組到系統的能量都躍升台廠之首。在模組方面,本月底就會達到480MW,而且兩岸都有佈局,後續還會持續擴增,並強化品牌比重;英懋達現有產能約300MW,產能居次;而知光的產能逼近150MW,下一階段則是要擴到200M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