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羯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4-06-08 09:13

研究:筆寫代替打字 兒童學習較快

【台灣醒報記者賴義中綜合報導】
時代智慧化,鍵盤幾乎取代了筆的地位,甚至未來連鍵盤都不需要,但要宣判手寫式微,似是為時過早。《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神經科學家及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在兒童學習字母之初,以手寫練習不但學習速度較快,記憶與聯想的能力也都比鍵盤打字更佳。
印第安納大學心理學家卡琳讓未學習過讀寫的兒童,觀看寫有字母或是繪有圖形的字卡,並請他們以3種方式重現所看到的圖像,分別是在點陣圖上勾勒出圖像、在白紙上繪畫、和使用電腦打字,再掃描其大腦圖像。
研究發現,使用何種方式來重現字母或圖形有巨大差異。在白紙上繪畫或試圖書寫的兒童,其腦內與讀寫相關的3個區塊(梭狀回、額下葉、後頂葉皮層),與成人在閱讀或書寫時出現相同活動反應;將點連線或打字的兒童,在上述區塊的活動則較不明顯。
卡琳認為,這與大腦整理雜亂狀況的能力有關,在自由書寫的狀況下,不僅要事先想像並決定要描繪出的形象,在執行上還必須呈現高度相似,比起依輪廓連線或敲鍵盤要困難許多。以字母a為例,兒童在書寫過程中必須將每個歪七扭八的a解讀為同一個字母,比起單純觀看,學習效果更佳。
在另一項實驗中,華盛頓大學心理學家柏寧格讓小學2年級至5年級的學童,進行印刷體、草體書寫和鍵盤打字,發現3種模式的腦神經反應都不同,手寫的學童不僅生產文字的速度較打字為快,也更容易表達思想;透過腦成像,研究發現手寫表現較佳的學童,在激盪想法時的腦神經活動反應亦較佳。
研究還發現,草寫體和印刷體分別由不同的部位掌控,而在檢視書寫障礙患者腦成像後,科學家發現其負責掌管書寫體的區塊受損,掌管草寫體的區塊卻毫髮無傷;閱讀障礙患者中卻有人能讀懂其中一種,顯示2種書寫體存在不同的認知模式。柏寧格推論,研究草寫體訓練認知的模式,可能有助於開發書寫障礙的新療法。
不過也並非沒有反論,耶魯心理學家布魯姆即認為,人們在書寫時思考時會更專注在重點上,有可能有助於增加思考速度,而非書寫本身即優於打字。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