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蔚藍海 發達集團專員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04-16 07:17
虛列海外收益 去年GDP負變正
自由時報 – 2014年4月16日 上午6:11
扣除海外收益 去年是負成長
〔自由時報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台灣經濟年年成長,但民眾卻幾近無感,實質薪資也長期停滯,學者表示,國內經濟成長數據虛列超過五千億元的企業海外收益,以致產業空洞、就業機會萎縮的真相被掩蓋,去年台灣認列一九三億美元(合新台幣五八三四億元),若扣除這些未在台灣產生就業效益的部份,實際的國內生產毛額應是負成長。
經濟成長預估 民眾多表無感
昨天中經院公布預測今年經濟成長率是三.○五%,電子媒體立即在街頭隨機訪問民眾,民眾多表無感,且表示生活負擔加重,顯示官方與智庫的經濟預估,與現實已嚴重脫節。
收益匯回比率低 GDP失真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表示,原本GDP的D,就是指Domestic(本地/境內),從理論上來看,境內創造的經濟收益或海外收益回流,才算是GDP,不過,受全球化影響,跨國企業普及,但從二○○五年後,主計處改採IMF「權責制」統計基礎,只要企業帳上認列、不必匯回,也可計入GDP。
「海外生產比重過高,加上企業收益匯回比率又低,使得台灣GDP失真的情況,比起其他國家嚴重許多!」邱俊榮指出,台灣海外生產比重早已過五十%,國內企業在海外生產,雖然為業者帶來利潤,但主要僱用的是境外勞工,而非本國人,換言之,當「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比重不斷攀升,會讓經濟成長果實,難以平均被國人分享。
去年台灣國內生產毛額為四八九三億美元,經濟成長率是二.一一%,增加的國內生產值約是一○三億美元,但去年GDP認列企業海外收益金額是一九三億美元,若扣除企業海外收益部份,去年台灣的實質生產毛額應是減少九十億美元。
此外,本國企業透過三角貿易海外生產後,賺到的錢匯回比重偏低,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去年底為止,我國上市櫃公司投資中國累計原始投資金額為新台幣一兆七一四二億元,但去年公司從中國獲利匯回,僅九.七%,換言之,有一兆五九四二億元的資金留在中國,或海外免稅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