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發達集團執行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3-05-30 11:29
泰國昨降息 阻升泰銖
本帖最後由 B 於 13-05-30 11:32 編輯
泰國昨降息阻升泰銖
【聯合報╱編譯葉亭均/綜合外電】 2013.05.30
華爾街日報報導,泰國正面臨成為全球貨幣戰爭最新前線的風險,
昨天不但祭出降息來阻升泰銖,未來還可能迅速實施選擇性的資金管制。
泰國央行昨天降息一碼(0.25個百分點),這是泰國自去年10月以來首度降息,以因應經濟成長減緩。
泰國央行還表示,若有必要,準備好實施資金管制以阻升泰銖。此舉有助舒緩出口商的窘境。
泰國央行副總裁白彭表示,第1季經濟成長幅度較預期減緩,加上全球經濟成長疲弱,
促使貨幣政策委員會將一天期債券附買回利率調降一碼至2.5%。
泰國第1季經濟成長率衰退2.2%,許多經濟學家已預期央行將適度降息。
白彭表示,泰國到年底前的成長將會復甦,
但他強調「全球金融市場高度波動,資金持續流入本區域以及匯率波動的現象將持續」。
泰國總理盈拉原希望央行能有更大的降息幅度,以減輕泰銖升值壓力。泰銖29日盤中貶值0.5%,至30.15泰銖兌1美元。
泰銖4月時曾強勢升值至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最高水準,不過迄今已回貶逾5%;
但據彭博資料,泰銖仍是今年來表現次佳的亞幣,僅次於人民幣。
泰國財長納拉農本周稍早指出,降息幅度若低於兩碼,對舒緩出口業界的憂心於事無補,
因出口業將受來自中國與越南的同業廉價競爭的衝擊。
泰國財長納拉農前天(28日)表示,正研擬新規定,可能限制外資購買短期公債與要求外資對手上部分泰銖計價投資進行避險,
如有必要,已準備好實施資金管制。
他指出,目前流入與流出的資金量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逾三倍,「資金流入過度,導致泰銖升值」。
但實施資金控管可能引發更多歧見。
分析師指出,這將危害市場對泰國信心。泰國2006年曾企圖實施資金管制阻升泰銖,卻導致股市重挫15%。
=====
改變未來生活與全球經濟… 美智庫公布 12項破壞性科技
自由時報 – 2013年5月26日
〔編譯陳維真〕
美國諮詢公司與智庫「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發布研究報告,
公布未來12項可能改變生活、企業與全球經濟的破壞性科技(disruptive technologies),
有望在2025年帶來14兆至33兆美元(約台幣419兆至988兆)規模的經濟效益。
研究報告從100種科技中挑選出12項經濟效益最高的科技,
透過深度分析這些技術可能的應用方式,以及可創造的價值,並以經濟效益排名。
報告估算的2025年全球經濟產出為100兆美元。
移動式網際網路 最看好
排名第一的是移動式網際網路,
應用的技術包括無線技術、小型、成本低廉的運算與儲存設備,先進的顯示科技、自然的使用者介面,以及先進但價格低廉的電池。
用途包括增加勞工生產力,及透過遠端監控系統,減少治療慢性疾病的成本。
預估能在2025年帶來3.7兆至10.8兆美元的經濟效益。
排名第二的則是知識工作的自動化,
例如以智慧軟體系統取代人工來處理顧客服務電話。
預估可帶來5.2兆至6.7兆美元的經濟效益。
第三則是物體之間的網際網路,
例如在物體中嵌入感測器,監控工廠中產品的流動。
第四則是雲端科技,
廠商可透過網路提供服務,也可增加企業資訊科技的生產力。
排名第五的則是先進的機器人技術,
未來機器人會發展得更敏感、靈巧、更有智慧,可完成以往認為過於細緻或不符經濟效益的工作。
若用於醫學上,機械人手術系統可降低侵入性,機器義肢或「外骨骼動力服」可恢復截肢者或老人的四肢功能。
排名第六的則是可自主或半自主導航與駕駛的交通工具,
除了方便外,也有望避免嚴重交通意外發生,可拯救3萬至15萬人的性命。
排名第七的是新一代基因組學,以快速、低廉的成本完成基因組定序、先進的分析以及合成生物學,可應用在治療疾病、發展農業,生產高價值的物質。
經濟效益 估近千兆台幣
排名八到十二的其他科技包括能源儲存、3D印刷、更強韌和更有傳導性的先進材料、石油和天然氣探勘與發現,以及再生能源。
至於近來成為熱門討論話題的海量資料(Big Data)在報告中並未列為獨立科技,麥肯錫解釋,
海量資料是這12項科技中許多科技的基石。
包括自動化工作、機器人技術、基因組學都少不了海量資料運用。
報告呼籲,在科技不斷演進同時,企業領導人應持續更新組織策略,確保公司保持前瞻性,並使用科技增強內部績效。
對企業來說,破壞性科技可扭轉市場局面,創造出全新的產品與服務,帶來新商機。
決策者則可利用先進科技處理營運上的困難,
例如使用物體間的網際網路來改善基礎建設管理,
或利用移動式網際網路創造新的教育與訓練系統,讓公共服務更有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