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 禁止登錄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1-11-15 09:10

〈分析〉經濟問題誰最能拖?美國、歐洲還是中國?

全球股市風聲鶴唳,眾所周知,全球三大經濟體難以持續目前的成長速度,投資人緊張地關切中國是否出現硬著陸的跡象,美國是否陷入二次衰退,歐元區會不會就這樣爆炸了。
目前這三大經濟體一直迴避、拖延解決問題,但問題就像滾雪球般越滾越大,哪個會是第一個被迫面對問題的經濟體呢?
歐洲方面一直沒有做出解決問題的決議,因為歐洲主要國家對於問題發生的主因意見紛歧,德國和其他經濟較為寬裕的國家把矛頭朝向希臘、葡萄牙和意大利,且擔心過早出手援救會惹禍上身,但負債國則認為整個歐元區已經失衡,富裕國如德國等應該減少出口並增加進口,才能平衡貿易。
其他歐洲國家則認為,若貨幣政策集中管理,但各國政府自行決定納稅和支出金額,這樣的情形下共同單一貨幣的運作方式不可能繼續下去。也有人預警,進入資本市場須要一種集體保險的形式,最好是用歐元債券的方式,想當然爾,德國堅決反對這種解決方式,因為這意味著要把核心國家的財富緩緩導向邊緣國家。
也有歐洲國家認為,目前德國和歐洲央行所設想的撙節計畫比歐債問題更可怕,他們主張歐洲須要的是成長,不只是改革和勒緊褲帶,只有靠執行泛歐元區的刺激方案才能夠達到成長。
現在深陷歐元區危機內的17國和4個歐洲機構將持續跌跌撞撞找出口,但他們不能再磨蹭下去,市場對他們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改革方式已經逐漸失去信心,對於意大利的質疑只會增加市場波動。
第一個沒辦法再拖下去的就是歐洲:預期希臘會出現失序的債務違約,歐洲銀行會有更多問題,且嚴重衰退蔓延整個歐洲大陸。
中國方面,經濟改革的需求也越來越明顯。中國總理溫家寶首次預警中國經濟模式「不穩定、失衡、不協調和最終難以持續」迄今已經4年,而金融危機突顯中國成長嚴重仰賴對歐美日的出口,迄今已有3年。
為了確保長期經濟擴張 (和政局穩定),北京當局必須想辦法鼓勵消費者購買本土產品,這則須將國家和國營事業持有的財富大量轉向中國家庭內。
但北京卻是背道而馳,中國當局回應西方市場混亂的方式不是提高消費,而是提高國家和私人對固定投資的支出,目前這占中國成長近一半。這是因為商業和住家房地產爆漲、國家對基本建設的支出增加,以及國營銀行讓國營企業可獲得更多便宜貸款的緣故。
中國改革的一大障礙就是國營企業,去年登上《Fortune 500》的42家中國企業中,39家都是國營事業,而中國100大上市公司中就有3/4是政府管理。在成功的國營企業持有股份的政黨官員也累積了可觀的財富,他們當然強力反對將財富轉移至私人企業和平民老百姓。
中國有的是錢和外匯存底,可以拖延危機,但面對經濟成長趨緩,財務壓力上升,因此可以料想中國繼續逃避問題的時日不久了。
那麼就剩下美國了。如果沒有一個可靠的計畫,能削減權利和國防支出,同時又提高稅收,恐怕沒人對美國長期的財務健康有信心,但是別期待華府短時間內會想出什麼解決辦法,選舉季節只會讓黨派之爭和政治僵局惡化,意味著美國經濟的結構問題可能會持續存在。
然而,美國長期遠景還是比中國和歐洲明亮多了,美國仍是先進技術的領導國,這可擴大國家的長期經濟潛力,無論再生能源、醫療設備、奈米科技或雲端運算等技術,都以美國最為先進,假以時日,這些優勢就可以孕育強大的經濟成長。
美國也有人口優勢。歐洲出生率下降且反移民情緒上升,使人口不斷縮減,預估2050年之前歐洲人口恐減少多達1億人。中國則因為一胎化政策,人口已開始減少,但2030年之前,仍將近有2.5億名中國人會超過65歲,屆時養老金和健保問題會是一個相當高成本的負擔。
美國雖然有非法移民的爭議,但美國人口50年左右卻可能從目前的3.1億人增加至4.2億人。根據調研機構Mark Schill,2000年至2050年,美國勞力預計成長37%,中國同期縮減10%,歐洲則縮減21%。
儘管美國大眾的怒火越燒越旺,美國卻有可能比歐洲和中國更會拖延問題。選舉年可能不會有太多變化,直至2013年才有可能出現真正的金融改革。
明年11月,共和黨可能會在參眾兩院獲勝,倘若共和黨總統上任,共和黨就要扛下龐大的大眾壓力,兌現其金改承諾。即使歐巴馬連任成功,金改的前景仍是一片光亮,因為歐巴馬可以免除選舉壓力,在第二任的任期內放手一搏,開始創造自己的傳奇。
別誤會,美國面臨的挑戰確實很龐大,但目前的政治僵局卻可以狠狠延後迫切需要的金改和結構改革行動。可是,一切都是相對的,就目前來說,最可以拖下去的毫無疑問就是美國了。
資料來源:鉅亨網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11114/KE0DQ0NGYZNXO.shtml?c=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