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聞專員 發達公司課長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5-09-15 17:22
新加坡推動「商業促進區」模式制度化,讓業主/商家合力主導各地區振興計畫
新加坡將立法推動「商業促進區」模式制度化,讓業主及商家能合力共策帶頭主導各地區振興計畫
一、 依據新加坡聯合早報本(2025)年9月13日報導,星國國家發展部長徐芳達於「新加坡河畔節2025」開幕致詞時表示,由於「商業促進區計畫」(Business Improvement District)試點成效良好,因此國家發展部將在未來兩年推動為其立法,讓業主及商家能合力共策帶頭主導各地區振興計畫,打造各自的獨特魅力,為地方注入活力及帶動經濟。同時,將在立法架構下,授權商業促進區的商聯組織向所有業主收取發展費用,以確保該計畫永續。
二、 新加坡市區重建局(URA)於2017年推出「商業促進區試驗計畫」,率先加入該試驗計畫的商圈包括:新加坡河商家組織(Singapore River One)、政府大廈、甘榜格南、濱海灣、濱海中心、萊佛士坊,以及丹戎巴葛等商圈。該試驗計畫成效非常良好,因此星國政府願意在試點成果基礎上為商業區提供更大支持,將此模式推廣到更多商業區。
三、 徐部長指出,未來同一商業區內的業主可投票決定是否組成「商業促進區」,並共同制定地方振興發展計畫。一旦爭取到足夠支持票,即可自主劃定界限,形成「商業促進區」,範圍內的所有業主皆須付費,湊集資金落實計畫發展。此將確保商業促進區可長期持續,亦有助於避免一些不願分擔責任的業主「搭便車」,不付費卻等著享受社區整體發展所帶來好處的情況。
四、 徐部長表示,一年一度的「新加坡河畔節」即為新加坡河商家組織加入試點計畫後所推出的點子。透過籌辦該類大型活動,成功帶動新加坡河一帶人潮,推動區內業主的生意。該組織亦發動餐飲業者投入反拉客運動,以及封路增設戶外餐飲空間。此外,在近期的新加坡河「夜生活復興計畫」中,商家主動加強私人保安部署,讓當局有信心在試點商業促進區範圍內放寬限制,此即政商合作的成果。截至目前,市區重建局已收到20份在駁船碼頭歷史區開設酒吧、餐館及夜店的申請,當局刻正進行評估中。
五、 徐部長指出,如今新加坡河商家組織已被視為推動地區管理的先驅者,企業反應積極,未來亦將引入更多新概念,新的立法則將為業主及商家提供更清晰的架構,星國政府將在過程中給予更多支持。(資料來源:經濟部國際貿易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