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aron chen 發達公司總經理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0-11-14 15:32
〈分析 〉打熱錢 外資聞聲先落跑?資金行情恐大打折扣
在國際熱錢炒作之下,近來包括香港、韓國、台灣等股市都創下波段新高,同時,各國央行也紛紛祭出打擊熱錢對策,使得外資籌碼逐漸鬆動,開始有獲利了結竄逃出境的跡象。其中,韓國股市在11/11時,就在外資大量拋售之下,重挫近3%。而台股在11/12時,也因為傳出央行聯合財金部門商討打擊熱錢對策,使得外資終止連16個交易日買超,反手調節了新台幣66.23億元。而財政部也在同個時間點,宣布不會開徵熱錢稅或加收管理費。
亞洲央行聯合陣線 打擊熱錢不手軟
美國聯準會在11/3時宣布第二波的量化寬鬆措施(QE2),計劃將在明(2011)年6月之前收購6000億美元的公債(約合新台幣18.35兆元),此政策對於新興國家而言不但增加國際收支壓力、資產泡沫、原物料成本上揚所帶來的通膨威脅、資金快速流動所造成的貨幣與經濟不穩定等。
早在今(2010)年5月,台灣央行總裁彭淮南在亞洲開發銀行年會演說時指出,各國應根據經濟金融情勢,適時採取必要的資本管制措施,但單靠一國努力不夠,亞洲新興經濟國家應共同採取實質協調行動,將有助於區域金融穩定,顯見彭淮南非常贊成亞洲央行聯手抵禦熱錢流入。
面對熱錢的挑戰,泰國政府率先在10月中旬時宣布,將針對外國人投資國內債券的利息及資本利得,課徵15%扣繳稅,以限制資金流入。隨著QE2金額確定之後,國際熱錢更加猖狂的竄流,韓國日前也傳出,最快可能在明(2011)年1月恢復對外資徵收14%的債券投資稅。而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更搶在G20開會前夕,公佈7項防範熱錢新措施。
而新台幣受到外資匯入影響,近期以來每日盤中都大幅升值4-5角,不過尾盤在央行每日的嚴密監控下,始終緊守新台幣30元兌1美元關卡,眼見熱錢來勢洶洶,央行近期也聯合財政部及金管會,聯手討論對付熱錢的方法。
打熱錢外資跑? 股市資金行情恐反轉
在熱錢炒作之下,近來包括香港、韓國、台灣等股市都創下波段新高,其中韓國股市不但創下3年來新高,股市市值也達到了歷史高峰;而外資自10/21起,也連續16個交易日淨買超台股;然而,眼見各國央行頻頻動作,外資籌碼似乎已經開始鬆動,出現有了獲利了結竄逃出境的意圖。
其中,韓國股市在11/11時,就在外資大量拋售之下,重挫近3%。而大陸股市在11/12也因為通膨大幅走揚,以及外資高盛獲利了結手上客戶的中國股票,重挫6%,台股方面則因為傳出央行聯手財金部會商討打熱錢措施,外資也馬上見風轉舵,中止連續16個交易日買超,反手調節了66.23億元,使得台股應聲下跌120點;新台幣尾盤更重貶2.3角,以新台幣30.762元兌1美元作,台北外匯經紀公司成交量更擴增至11.15億美元。
由於台北股市此波漲幅多為資金行情推升,目前資金面仍由外資主導,外資匯入主要是看好亞幣升值的擴散效應,而非由基本面看法切入,盤勢熱度仍須以外資動向馬首是瞻,若台幣升值空間未如預期,外資反手調節賣壓將導致資金行情反轉。
財政部政務次長張盛和指出,政府並不是要打外資,而是只坐享新台幣升值、賺取匯差的「熱錢」,因此外資若投資股市就不叫熱錢。他進一步說明,外資匯入台灣一般都停泊在4個地方;在存款帳戶部分已經進行防堵;而外資從事借券交付之保證金,也從今(2010)年8/2起,限定只能用美元當押金;至於公債部分,金管會也在11/11宣布,外資投資公債的金額不准超過淨匯入資金的3成;外資唯一的活路就只剩下股市。
經過央行、金管會與財政部的協商之後,認為目前限定債券押金、投資公債限額的2大措施,對於打擊熱錢已初見成效,並不會開徵熱錢稅或加徵管理費。不禁引發市場揣測,政府是否擔心一旦開徵熱錢稅或加徵管理費,就等於對熱錢正式宣戰,屆時若引發外資逃難潮,將對於國內股市產生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