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老友望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25-07-15 07:13
黃褐斑的"對頭"找到了,常用它泡水喝,告別肝氣鬱結、不長斑--1
黃褐斑的"對頭"找到了,常用它泡水喝,告別肝氣鬱結、不長斑--1
黃褐斑是一種生於面部的常見皮膚疾患, 臨床表現為皮損呈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片, 面頰對稱出現, 呈蝶形, 亦可見於額、 眉顴、 鼻及口周等處, 邊界清楚, 無自覺症狀。 日曬後皮損顏色加深, 女性患者偶見經前顏色加深。
本病多見於中青年女性。 黃褐斑是皮膚科常見病及疑難病之一, 祖國醫學對此早有記載, 晉 《後備急方》 稱為 "皮干黑", 明 《外宗正宗》 稱為 "黑斑"。
黃褐斑形成因素:
1 肝脾不和, 肝腎不足
黃褐斑按病因病機可分為肝鬱氣滯; 肝鬱脾虛; 肝腎不足; 脾胃虛弱; 血虛肝旺, 氣滯血瘀等 7 種類型, 其病因病機多與肝、 脾、 腎功能失調有關。 尤其是肝脾腎三髒均涉及多臟器功能失調者, 因七情失調, 長期抑鬱, 肝腎精血虧虛, 精血不足, 肌膚失養, 虛火上擾, 燥熱內結,或脾不健運, 痰瘀內生, 清陽不升, 濁陰不降, 濁氣上犯,蘊結肌膚, 均易形成黃褐斑。 人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一個臟器的病變必然涉及其它臟器。 肝、 脾、 腎三髒相互影響, 各種病因相互纏繞, 臨床治療不把這些錯綜複雜的病因病機弄清楚, 分清主次, 辯證施治, 就很難取得理想療效。
2 情志失調, 肝鬱氣滯
黃褐斑多為中青年, 女性居多, 中青年由於生理、 心理及社會因素的影響, 尤其是現代知識女性, 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狀態, 加之經帶胎產傷及於血, 陰血不足, 心肝失養, 氣鬱血虛, 所以肝鬱氣滯是黃褐斑患者臨床最多見的病因病機之一。 肝鬱而氣滯, 氣滯而血瘀。 肝氣不舒, 急躁易怒, 則相火妄動, 消灼肝腎精血, 腎陰不足, 腎水無從上承, 精血不足, 脈絡空虛, 進而瘀阻而發為黃褐斑。臨床治療要疏肝解郁, 行氣活血, 滋養肝腎, 又要根據具體情況囑其合理安排工作、 生活, 保持心情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