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23-12-29 15:20

【產業前鋒】台灣氫能巴士鳴槍起跑 台廠多路卡位氫能商機

搶攻氫能巴士市場,台廠不缺席,由彩碤領軍,結合研華等公司聯手打造首輛氫能巴士裸車原型車。

盧佳柔

台灣新能源車或許將不再是純電動車獨霸,繼和泰宣布引進氫能車後,日前彩碤領軍打造的首輛氫能巴士也裸裝在高雄亮相,吸引全台相關業者到場,開啟台灣氫能載具的里程碑。
本刊調查,氫能車最大優勢就是加氫速度快、重量輕,以及續航里程高,一般乘用車加氫僅需5分鐘,就能奔馳4、500公里,跑趟北高綽綽有餘,吸引台廠競相投入,包含彩碤、中油、明安國際等業者,都鴨子划水布局氫能商機。

5月12日,高雄高科大產業創新園區萬頭攢動,由彩碤新能源、研華等台廠聯手打造,自製率將近6成的氫能巴士裸車原型車,吸引上百名產官學研專家齊聚一堂,一睹台灣氫能巴士的風采。有別純電動車在底盤擺放一顆顆電池,此輛氫能巴士是在車頂放置4管細長如瓦斯桶的氫瓶,顛覆各界想像。


有別於純電動車在底盤擺放一顆顆電池,台廠氫能巴士基於安全理由,將氫瓶放置在車頂。

補充速度快 綠能零汙染
視線沿氫瓶上方管線往下,來到車輛最重要的心臟、後方的黑色區塊—氫燃料電池,「氫氣與空氣中的氧氣在這裡結合,經由電化學反應產生電力,這過程只會產生水,是非常乾淨的能源。」彩碤技術副總王健源向本刊說明。
氫能巴士無汙染的特點,受到各界矚目與期待,中油董事長李順欽更為此高喊「淨零排放轉型,沒有氫能萬萬不能」,他表示,氫是週期表第一位,也是地球上蘊含量最多的元素,潛力頗大。

令人驚訝的是,打造全台首輛氫能巴士的彩碤,竟是家成立不到3年的新創公司。究竟彩碤有何獨門訣竅,能號召各路英雄好漢共襄盛舉呢?
彩碤董事長鄭英豪曾任職於義大客運、義大遊覽車、廈門軌道交通集團等公司,擁有豐富業界經驗,因此得以透過挖角,打造自己的技術團隊。「我曾在中國服務1年,非常清楚(鋰電池)電動巴士將逐漸被淘汰。」鄭英豪向本刊分析,氫能巴士加氫速度快、車體重量輕,短短10至15分鐘加滿氫,即能奔馳逾450公里;反觀電動巴士,要跑同樣的距離,充滿電恐需6至8小時。


根據Mordor Intelligence研究指出,2021年氫燃料電池電動巴士市場約為4.2億美元,預計2028年將達約17.4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近28.07%。
和泰汽車預計與聯華林德合作,向政府專案申請,引進豐田(Toyota)氫能車來台上路。

法規未上路 車廠搶布局
目前,礙於台灣法規尚未開放氫能車全面上路,但各大車廠早已搶先布局,和泰率先宣布引進豐田(Toyota)氫能車;緊接著,三陽工業旗下南陽實業表示,在氫能車相關政策法規通過後,考慮引進現代汽車(Hyundai)大型商用、公務用氫能源車,煙硝味十足。
乘著這股趨勢,台灣氫能車相關基礎建設也開始動起來,台灣最大工業氣體製造商聯華林德率先鳴槍,在台南樹谷布建台灣首座加氫站。「聯華林德和全台氫能車業者都有合作,目標就是想將氫氣使用放到最大,不管是彩碤、和泰、現代,只要有需求都會盡量合作。」聯華林德潔淨能源和氫氣開發總監許正翰充滿活力地說。
南陽實業表示,一旦法規通過後,考慮引進現代(Hyundai)的大型商用、公務用氫能源車。(翻攝現代汽車官網)
掌氫得天下 中油尋轉型
此外,積極尋求轉型的中油也不落人後,打算在高雄建置加氫站。本刊跟著中油董事長李順欽的腳步,一同參訪未來有望成為加氫站的可能用地。
頂著豔陽,在十多位中油同仁陪同下,李順欽仔細考察候選地點周遭狀況,「我們有好幾個點在做選擇,但還要經過內部討論才能定案,不是我說了就算。」李順欽向本刊說道。
台灣中油董事長李順欽帶領中油同仁,仔細勘察未來加氫站可能用地的周遭狀況。
他婉轉道出,選址最大的挑戰來自民眾。由於現今多數民眾對氫能還不熟悉,對於加氫站建置,往往都先反對再說,造成選址一波三折。即便如此,中油還是希望在今年底、明年初完成加氫站建置。

「未來要達到氫能源車全面發展,加氫站建置數量必須達到一定規模才行。」中油綠能科技研究所所長呂國旭不諱言地說,因此,中油預計在近年陸續於北中南三地建設加氫站,待未來氫能車更普及,再依照需求增添建置數量。
「得氫能者得天下。」李順欽鏗鏘有力地說,將氫能事業視為中油的續命丹,中油不僅要提供民眾加氫站,更考慮要轉型造氫。
呂國旭表示,目前台灣氫氣供應部分仰賴進口、部分由煉廠自產。中油已開始試產,將灰氫透過碳捕捉與封存技術(CCS),與碳捕獲、再利用及封存技術(CCUS)轉換成藍氫,提供產業界氫氣。至於下一步,中油則會評估投入綠氫的商業領域。

造國產氫瓶 另闢新戰場
談完基礎設施建置後,呂國旭也向本刊提出他對台灣氫能車生態的觀察,「氫能車比電動車多了燃料電池與氫瓶,燃料電池國內已有廠商投入生產,氫瓶仍須依賴進口。」間接點出台廠的機會。

「使用碳纖維製造氫瓶會是未來主流!」彩碤董事長鄭英豪肯定地說,使用碳纖維材質所製造的氫瓶,安全等級非常高,連子彈都打不穿,而且在生產的過程中,必須經過抗炸測試,而彩碤使用的氫瓶符合聯合國所訂定的第三級規範,屬於車輛使用等級。
氫瓶意外成為碳纖維的新戰場,也吸引全球高爾夫球碳纖維複合材料第一大廠明安國際投入其中。
看好氫能巴士市場未來潛力,明安也開始積極投入碳纖維氫瓶設計。中為明安總裁鄭錫坤。
「全球碳纖維氫瓶需求日增,連彩碤向英國預定四支氫瓶,也等了10個月才拿到。」明安國際總裁鄭錫坤表示,台灣氫能車市場較小,採購力難與國外大廠抗衡,更加突顯國產氫瓶的重要。

對擁有30多年生產碳纖維相關產品經驗的明安而言,製造碳纖氫瓶並不困難。鄭錫坤表示,在碳纖維裡面埋入感測器,即時偵測氫瓶穩定度的技術並不算高;最難的是氫瓶要接到其他東西(如五金類元件)上,須確保氫瓶在高壓下不能漏氣,一沒弄好就會出現安全問題。而目前台灣在氫瓶製造還沒有一套安全測試規範,讓明安有點頭痛。

即便如此,明安仍積極尋求業界合作克服挑戰。鄭錫坤透露,明安研究氫瓶已有2、3年,基本設計都了解得差不多了,待法規明確後,約半年或1年就可以正式量產。
新能源車在氫能領域開出新賽道,台廠十分期待中油能登高一呼,將氫氣與加氫站一手全包,「中油得氫,我們跟著它們得氫、得天下!」鄭錫坤半認真半開玩笑地說。


更新時間|2023.09.12 20:46 臺北時間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