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ff_Tsai 發達公司經理
來源:品味生活   發佈於 2009-12-31 10:17

愛台灣的日本人,嘉南大圳之父 --八田與一

愛台灣的不一定只有台灣人,不是所有台灣人都愛台灣,來看看建立世界第一,亞洲第一,也是日本第一的嘉南大圳,把嘉南平原從不毛旱地變成畝畝良田的日本人八田與一,是如何用實際行動愛台灣,造福世世代代在此成長的台灣子弟
八田與一 嘉南平原水利之父
作者: 古川勝三◎愛媛縣松山市立高等中學校長
楊鴻儒◎譯
前言
一位日本技師的銅像,在俯瞰烏山頭水庫的小山丘上沈思。這是守護台灣最大的人造湖珊瑚潭的年輕日本技師的英姿。
距今正好70年前,在台灣省台南縣烏山頭這個地方,興建一座巨大的土堰堤(水壩),迄今依然蓄滿著水。
這些水經由像蜘蛛網般密布的水路,注入15萬公頃的嘉南平原。堰堤長1,273m的水庫與16,000km的給排水路,被稱為「嘉南大圳」。
這座銅像正是籌畫、設計、完成「嘉南大圳」的男人英姿。台座僅刻上「嘉南大圳設計者.八田與一氏像」。
一九二○年九月,東亞第一的灌溉土木工程的槌聲,響徹烏山頭。
八田與一還是年僅34歲的青年。
花費十年歲月與龐大資金的嘉南大圳,在一九三○年五月竣工。
開始通水時,從珊瑚潭發出轟隆聲,傾洩出豐沛的水,流進超過象徵戰後日本近代農業用水事業愛知用水10倍的水路,潤澤大地。看著像溶化大地般流出的珊瑚潭的水,嘉南的農民發出歡聲:
「這是神的恩惠,神賜予的水」
懷念這位青年技師。
自此,八田與一的姓名深深刻在嘉南60萬農民的心中,未曾消失。
看到不毛之地,被棄而不顧的廣大嘉南平原,各角落流入灌溉用水,八田與一才依依不捨離開烏山頭,帶著家人搬到台北。
曾和八田技師一起工作的人們,為讚揚其功績,建造一座身穿工作服、坐在地上的八田技師銅像,安置在開工地點。
樸實的嘉南農民贈予「嘉南大圳之父」的充滿敬畏之意的一句話,終生不忘八田與一的恩惠。
嘉南大圳的完成,讓世界的土木界發出驚嘆與讚賞的聲音。
烏山頭水庫是東亞唯一的濕式土堰堤,其規模乃世界絕無僅有。為此,美國的土木學會特別命名為「八田水庫」,在學會雜誌上介紹給全世界。這是八田與一技術的勝利,把日本灌溉土木工程的優異性,充分向世界證明的土木工程上的一大金字塔。
在嘉南平原復甦成如鋪滿絨毯的綠色大地,成為台灣最大穀倉地帶的時期,八田與一是束力任官(簡任)技師,大家都說「台灣有八田」。
不久,戰雲覆蓋全世界。
一九四一年,零式戰鬥機也從台灣起飛,軍靴聲通過嘉南平原。一九四二年五月五日,受軍方命令調查菲律賓棉作灌溉的八田與一,在廣島縣宇品港搭乘大洋號,離 開日本。五月八日,在航行五島列島南方中,大洋號遭到美國海軍潛水艦的魚雷攻擊,被擊沈。八田與一在東海結束56歲的一生。三年後,太平洋戰爭在日本戰敗 下閉幕。
八田與一奉獻青春的台灣,歸還中華民國,日本人必須全數離開台灣。
心愛的丈夫被戰爭奪走的妻子外代樹,也必須離開曾和丈夫共度的台灣,在不堪這種悲傷的打擊下,她將已虛脫的身體投入丈夫終生的事業烏山頭水庫的放水口,結束45歲的一生。
嘉南的農民對他夫妻倆之死悲慟不已,盼望他們的靈魂永遠留在烏山頭這個地方,繼續守護著嘉南大圳。
日本人離去後,日本人的銅像或墓陸續被破壞中,嘉南的人們卻購買花崗石,在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十五日,建造日本式的墓石,置於八田技師的銅像後方。
自此,每逢八田與一的忌日,嘉南的人們便從烏山頭水庫一齊放水,並每年為這位一直愛嘉南的大地與農民的年輕技師舉行「追悼會」,以懷念其功績。
今年,嘉南的人們照例在銅像前,盛大舉行愛台灣的日本人八田與一的追悼會。
八田與一技師留下的功績
筆者初次見到八田技師的銅像是在一九八一年,已是約二十年前的事了。
但迄今仍忘不了當時的感動。那次的相逢,成為撰寫「愛台灣的日本人」一書的契機。結果,透過對八田技師的多方取材,了解到台灣的歷史或文化,最值得的是結交到許多台灣友人,從這種意味而言,不得不感謝八田技師。
想到八田技師留給我們的功績時,不論有形無形,腦中會浮現三件事。
一是,嘉南大圳。如果不談把不毛之地的嘉南平原,變成台灣最大穀倉地帶的嘉南大圳,就無法談八田技師。
二是,八田技師對事物的獨創性想法。這種今天的日本人所不具備的實行力與獨創性,令人刮目相看。
三是,為人,八田與一這個人,換言之,就是八田技師的人性。八田技師的生活方法或思想,讓今日的我們受益匪淺。
再來談談嘉南大圳的規模與特徵。
一、嘉南大圳的規模.特徵
灌溉面積……150,000公頃
水源……濁水溪(52,000公頃).烏山頭水庫(98,000公頃)
灌溉方式……三年輪作給水法
二、烏山頭水庫的規模.特徵
堰堤長……1,273m
高 度……56m
底部寬……303m
頂部寬……9m
貯水量……1億5千萬噸
排水用隧道內徑……10.8m
使用土砂……279萬立方公尺
半水壓土壩工法(SEMI-HYDRAULIC -FILL DAM)……地震地帶
利用烏山嶺隊道(3.8km)從曾文溪引水(每秒50t)
三、水路的規模
給水路……10,000km(北幹線.南幹線.濁幹線)
排水路……6,000km
主要建造物……4,000處
水路橋……7處
止潮自動排水門……25處
止潮堤防……96km
防水護岸堤防…‥228km
專用發電廠……10座.117kw
監視站電話設置…200處.1,360km
工程專用鐵路……13線.105km
以32歲年紀設計這種巨大土木工程,34歲擔任現場監工指揮的八田與一,其才能不得不令人肅然起敬。
花費十年歲月與折合現在金額高達5,000億日圓預算完成的嘉南大圳,一九三○年五月十五日開始給水。
開始通水時,從珊瑚潭發出轟隆聲,傾洩出豐沛的水,流進超過象徵戰後日本近代農業用水事業愛知用水十倍的水路,潤澤大地。
自此,八田與一的姓名深深刻在嘉南農民的心中,稱其為「嘉南大圳之父」。
尤其,烏山頭水庫是東亞唯一的濕式土堰堤,其規模乃世界絕無僅有。為此,美國的土木學會特別命名為「八田水庫」,在學會雜誌上介紹給全世界。
這是八田與一技術的勝利,把日本灌溉木土工程的優異性,充分向世界證明的土木工程上的一大金字塔。
不過,嘉南大圳雖已完成,並不代表一切都完成。雖然硬體方面已完成,但加以維持管理、有機活用的軟體更為重要。在這種情形下,嘉南的農民可謂軟體。
如果農民不使用這片土地耕作農作物、提高生產,嘉南平原就不能變成活生生的大地。
當然,組合(水利會)連日反覆對農業技術不成熟的農民,進行技術指導。辛苦有代價,到了第3年,終於見到顯著的成果。由於軟硬體的結合,使嘉南平原變貌成為穀倉地帶。
這是八田技師衷心盼望嘉南大圳最後的完成。以下歸納嘉南大圳的成果。
一、解除三重痛苦(洪水.乾旱.鹽害)
由於水庫的完成,而不再出現每年雨季一到的洪水災害,乾季為缺水所苦的嘉南平原,也因流入10,000km給水路豐沛的水而潤澤,為乾旱所苦的15萬公頃 大地,也能栽培作物。而且因完成長達6,000km的排水路,去除鹽分,使砂塵飛舞的不毛之地變成可耕作的土地。
其結果,只有在1萬公頃的看天田才能耕種的稻作,能不受天候左右栽培。在通水3年後,年間稻米增收83,000噸,換算金額,產生稻米800萬日圓、甘蔗11,50萬日圓、雜作1,10萬日圓,合計2,000萬日圓的價值。
二、提升農業技術
以往,只有看天田的地區才能實施稻作,因此只有部分農民擁有稻作技術,但以三年輪作給水法使嘉南全地區都能實施稻作後,所有農民都習得稻作技術。
此外,把可稻作的1萬公頃看天田先深耕到80cm,也能栽培稻作以外的作物,同時在靠近海岸的沙地種植茅草或木麻黃樹來防止風害,變成可以耕作的土地。
三、地價上漲
原本不毛之地而乏人問津的廣大土地,因給水而產生附加價值,良田1公頃300日圓的土地暴漲為3倍的900日圓,而且連沒人要的土地也漲到1公頃200日圓,以整體而言,產生9,540萬日圓的價值。這筆金額超過全工程費的金額。
四、提高嘉南農民的生活
連飲水都有困難的農民生活也為之一變。把甘蔗與竹蓋的房子改建為瓦房,飲食也獲得改善,學生帶的便當中也看得到肉。穿著也改善,商店充斥各種商品,有多餘的錢支付子弟的教育費,升學的學生也愈來愈多。
其次來說明八田技師對事物的獨創思考方式。
八田技師在嘉南大圳這項工程上,是採用跳脫當時常識範圍的獨創方法。
其一,是採用半水壓土壩工法。
這種工法,在東亞沒有人用過,就連水庫的先進國家美國,也未建造如烏山頭水庫般大規模半水壓土壩工法的水庫。
即使如此,八田技師採用此一工法,有其正當的理由。首先是地震。從去年台灣大地震所造成的犧牲者與受災就能了解,台灣和日本同處於環太平洋火山帶,因此過去也遭遇過極嚴重的地震。
而做為地震對策所採用的,就是只使用0.5%混凝土,以土沙與粘土為主的半水壓土壩工法。
這種工法,是在堰堤的中心建造粘土的中心羽金層,遮斷滲透水,防止堰堤的潰決。土壩的這種工法,需要300萬立方公尺大量土沙與建造中心羽金層的微細粘土,而供應堰堤所需大量土沙的場所,附近就有大內鄉。
條件雖然齊備,但採用沒有經驗的工法,一定會有些不安。不過八田技師徹底閱讀原文書來研究此一工法,除桌上的研究之外,最後還前往美國,實際親眼確認半水壓土壩工法,確信該工法的採用與設計無誤之後,才進行工程。
之後,他和半水壓土壩工法的權威賈斯丁,對有關混凝土核心的高度與疏洪道閘門引發極大爭論,不過自信滿滿的八田技師堅不退讓,仍依照最初的設計圖建造。在經過70年後的今天,堰堤貯蓄近一億噸的水,證明八田技師的工法與設計無誤。
二是採用大型土木機械。
採用大型土木機械,以當時的情形而言是,不合常識的作法。
組合採用(水利會)或工程承包業者拒絕採用大型機械。採購預算高達400萬日圓,這項金額已達到堰堤工程與烏山陵隧道工程費的25%,令水利會十分咋舌的巨款。
他們拒絕的理由是:「大型機械太貴」、「像以往一樣使用人力,照樣能建造堰堤」、「就算想使用機械,也沒有懂得操作的技術員」
可是八田技師回答:「以人力建造這種堰堤,不要說10年,就算花上20年也建不成。工期延遲將使15萬公頃土地長眠在不毛狀態。雖然機械貴,但只要能縮短工期,就能提早獲利。以結果來說,這是划算的買賣」
「日本沒有製造大型機械的公司,這是因為欠缺製造技術所致。而欠缺技術的原因,是不需要擁有這種技術的技術員。一旦了解大型機械的價值,日本也會在施工中以大型機械為主。而烏山頭水庫工程就是起步」
最後,在八田技師的說服下,決定採用大型機械,從美國與德國購入大型工木機械,運到台灣。
大型蒸氣怪手……5台(美國製)
小型蒸氣怪手……2台(美國製)
傾倒車……100輛(美國製)
巨型幫浦車……5台(美國製)
56噸火車頭……12輛(德國製‧寬軌)
大型混凝土攪拌機……4台
其他還購入大型削岩機等日本製機械。當時的土木技術員從未見過這些大型土木機械。當然也沒有一人懂得如何操作。
至於蒸氣怪手,日本的內務省與大倉土木組(營造公司)各有一台而已,其他在中國東北的撫順煤礦有一台。把七台這種昂貴機械引進無人懂得操作的台灣,受到反對也是意料中事。
處在這種狀況中,八田技師堅持引進大型土木機械的理由有二。
一是,如果引進大型機械能縮短一年的工期,就能使嘉南平原早日產生價值,早期攤提昂貴土木機械的成本。
另一是,預料從現在依賴人力的土木工程改為依賴土木機械的時代即將到來。與其說是預測,不如說這是時代的趨向。此外,認為今後台灣的開發將急速展開,此時需要大型土木機械以及懂得操作的技術員。
過去之所以未引進大型土木機械,是因沒有懂得操作的技術員,如果在嘉南大圳工程率先使用大型機械,就能培養懂得操作的技術員,使台灣也有大型機械與技術員,在今後的台灣開發上發揮威力。
事實上,嘉南大圳所引進的大型土木機械,日後在建設基隆港及許多地方的開發,確實發揮威力,足以證明八田技師的想法正確。
第三是建設烏山頭職員宿舍。
當時的土木工程即使規模再大,也無法攜家帶眷同行。因此沒有人想到要為技術員或工人的家人建造宿舍居住,更何況是讓家人住到尚有瘧疾或阿米巴痢疾的未開化之地來進行工程,根本想都未想過,可是八田技師卻不以為然。
「有能讓人安心工作的環境,才能做好工作」。這是他所秉持的信念。
為此,建造職員用的2,000戶住宅,以及讓職員安心工作的醫院.學校.大澡堂,同時也建設娛樂中心或射箭場.網球場等休閒設施。
除硬體設備之外,在軟體方面也煞費苦心。特地從日本邀請劇團或放映電影、舉辦活動,可說把員工家人也一併列入考慮來造街。
因為技術員的八田與一有一個中心思想,工程是人在做,重視人工程才會順利成功。
第四是引進三年輪作給水法。
對15萬公頃所有土地同時給水,光靠1億5千萬噸貯水量的烏水頭水庫與濁水溪的水,在物理上不可能辦到,也因此不得不縮小給水面積,這是一般人的想法。但八田技師卻不這麼認為。
這位土木工程技術員不認為只要建造水庫或水路,工作就完成。水庫或水路是為誰而建?是為需要水的農民,因此提供給這些農民水的恩惠、提高農民的生活,才能說工程告成。
因此,必須讓住在15萬公頃土地的所有農民蒙受水的恩惠。為此,想出區劃為各五萬公頃,每年依次裁培水稻.甘蔗.雜作,這樣所有地區就能公平蒙受水的恩惠的灌溉方法,並加以採用。
八田技師站在利用水的末端農民立場,為嘉南大圳整體著想,這是今天的技術員應該學習的思想。
最後,把焦點對準完成此一雄偉且獨創工程的八田與一技師這個人。
八田技師不僅是優秀的技術員,做人也好,絕不因頭銜或人種、民族而差別待人。這是八田技師在少年時期所養成的習性,一生不變。或許可稱為天性。這種天性可能是成長於真宗王國金澤的緣故。
金澤這個地方是盛行信仰真宗之地,富農的八田家經常邀請知名的僧侶講經。高僧把真宗教義的所謂「在佛前一切平等」的親鸞教誨,淺顯易懂的說給村民聽。
據說八田技師少年時期也常參加講經。因此我想他從幼小時已養成這種思想。八田幼年時是個孩子頭,但卻不會差別待人,不,可能是不知如何差別待人吧!
有如下一則軼事。某次,他到同和部落(低下階層村落)的朋友家玩,回家後被家人告誡。他卻不加理會而反問:「不都是同樣的嗎?沒有什麼不同。如果以奇異的眼光來看,那麼看誰都不順眼。」
這種想法成為日後「利人即利已」的思想,並昇華為優先他人的事勝於自己的人性。
在嘉南大圳的工程中,烏山陵隧道工程等地出現許多犧牲者,包括非因公殉職的人數,10年間共有134名。
大圳竣工的一九三○年三月,八田技師特地為這些人建造殉職碑,不分日本人、台灣人,依死亡順序刻上因工程而死亡的134人的姓名。
這也是八田技師的想法。
此外,受到關東大地震的影響,工程預算被迫大幅削減,必須裁減員工,但他卻從優秀員工開始解雇。
對幹部提出的意見:「解雇優秀員工,工程會發生障礙,請不要這麼做」
但他回答:「在大工程中,平凡的多數人比優秀的少數人做更多的工作。優秀的員工減少時,由你們遞補就行了。優秀員工再就業容易,但不優秀的人就會失業而無法生活」,而從優秀員工開始解雇。由此可看出八田技師的為人。
如此,「只要是八田技師所說的話」,全體員工都十分尊重,也是理所當然的。
八田技師也深諳用人之道。
他雇用有前科的人為秘書,經常讓他攜帶巨款。某天,有人提醒他:
「雇用有前科的人為秘書不太適合吧!」
他卻坦然回答:
「正因有經濟犯的前科,所以才不必擔心。經濟犯不是笨蛋,知道拐款潛逃的後果。」
這就是八田技師的用人之道。
八田技師雖然是體恤部下的技術員,但也很重視所尊敬的前輩或上司。
八田與一擔任台灣總督府的技手(技士)時,配屬衛生工程股的上司是濱野彌四郎技師。濱野技師是東京帝大工科大學出身,是八田與一的學長。
濱野技師曾讓八田負責台南上水道(自來水)工程,此時的經驗對設計嘉南大圳的水路,可說不無幫助。
八田後來調職到灌溉工程股,便告別濱野技師。之後,濱野技師完成台南上水道,不久調升為神戶的都市計畫課長,離開台灣。得到消息的八田,特地為濱野建造一 座銅像,設置在台南上水道的水源地,並請人畫一幅油畫,送到神戶濱野技師的手中。據說,拿到油畫的濱野,流下欣喜的眼淚。
八田為濱野技師建造的銅像,如今只剩下台座,儘管如此,卻留下八田不忘上司恩情的心。
八田技師不僅為人好,也是優秀的技術員。他經常追求最高的技術,從不怠乎研究。
從八田技師的經歷已足以說明。他在21歲時,從第四高等學校進入日本最高學府東京帝大工科工學,此時的入學新生只有31名。以現在來說,可謂菁英中的菁英。
在東京帝大求學中,遇到一位了不起的恩師。
就是廣井勇。
廣井是札幌農學校第二屆畢業生,畢業後隻身赴美,參與美國的土木工程,並發表英文論文,極受讚賞。
廣井38歲就出任東京帝大的教授,在往後20年的教學生涯中,培養許多優秀人材。
八田與一入學時,46歲的廣井正值人生的顛峰時期,因此二人的相遇,為八田與一帶來極大影響。
「如果要架橋,就要架能讓人安心走過的橋」,這是廣井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此外,廣井也經常向學生提起過去他教過的一名學生青山的故事。似乎對這名學生念念不忘。
青山畢業後,帶著廣井的推薦函,隻身前往巴拿馬,他是唯一參與巴拿馬運河工程的日本技術員。日後,自費出版「巴拿馬運河物語」一書。
八田與一的熱衷研究,或選擇台灣做為活躍舞台的背景,或許就是受到廣井的影響。不論在什麼時代,遇到一位良師是非常慶幸之事。
此外,八田技師也很重視技術員。
「好的技術員能縮短工期、避免事故,大幅節省經費。不重視技術員的國家會滅亡」
這是八田技師的口頭禪。
嘉南大圳的成功,可說是八田技師優秀的技術與獨創性構想及其為人,產生相乘效果的結果。
活在現代的我們,從八田技師留下的成就,可學到不少。
技術,必須為生活在該地的人開發才行。相信八田技師盼望21世紀將是一個重視人的技術革新時代。
在此,希望許多技術員能成為第二、第三位八田技師。
結語
【八田技師的銅像】
‧一九三○年設置在開工地點……都賀田勇馬製作
‧一九四四年捐出做為製造軍需物資材料
‧一九四五年在番子田(隆田)被發現
‧一九八○年一月一日,重新設置在原地……製作沖模
【八田與一的足跡】
(1)渡台前的八田與一
‧一八八六年二月生於金澤市今町。家中九個孩子排行老么。八田家是富農。
‧花園尋常.高等小學校時代
孩子頭
附近住有佐藤賢了(陸軍軍務局長)
金澤一中時代
中小學時代在聽有關真宗講經中長大。
和同和地區的學生做朋友
‧第四高等學校時代
恩師……西田幾多郎
同班同學......正力松太郎(前讀賣新聞社長)
河合良成(前小松製作所會長)
品川主計
‧東京帝大工科大學土木工學科時代
恩師……廣井勇
28歲任札幌農學校教授
38歲任東京帝大教授
銅像設在小樽公園
‧一九一○年七月畢業,八月渡台
(2)台灣總督府時代的八田與一
‧一九一○年24歲台灣總督府土木部技士
課長山形要助
受命視察全島
策定高雄開發計畫書
「大手筆的八田」
‧一九一四年28歲土木課衛生工程股
在濱野彌四郎手下從事上下水道工程
日後建造銅像,設置在台南水源地
‧一九一六年30歲發電灌溉工程股
設計「桃園碑圳」並監督工程
‧一九一七年31歲調查發電用水庫建設地點(結論是在日月潭)
調查灌溉用水庫建設地點(急水溪不適合)
報告將烏山頭的官田溪做為灌溉用水庫的建設地
灌溉面積7萬5千甲
嘉南平原的狀況……受三重痛苦(洪水.乾旱.鹽害)支配的不毛之地、看天
田.飲水不足.以甘蔗葉蓋房子、人口約60萬,生活困苦
‧一九一八年32歲和原田技官重新調查,製作十五萬甲的計畫書
「三年輪作給水法」的構想
‧一九一九年33歲總督府決定嘉南大圳工程
和十八名部屬開始進行嘉南平原的測量調查
完成設計圖.預算案
‧一九二○年34歲嘉南大圳工程開工
‧一九二三年37歲開東大地震
削減補助金.工程暫時中止
解雇半數職員(從優秀員工開始解雇)
‧一九二九年43歲烏山嶺隊道竣工
‧一九三○年44歲烏山頭水庫竣工
設置銅像
‧一九三九年53歲束力任官技師
‧一九四二年五月八日因大洋號被擊沈而身亡,享年56歲
日後每年忌日舉行追悼會
‧一九四四年捐出銅像做為製造軍需物資材料
‧一九四五年九月一日妻子外代樹投水自殺,享年45歲
‧一九四六年建置八田夫妻之墓
【支持八田與一的人】
‧恩師……西田幾多郎廣井勇
‧上司……下村宏民政長官山形要助土木局長濱野彌四郎
‧部下……阿部貞壽藏成信一山根長次郎湯本政夫宮地末彥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