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ch 發達公司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09-10-13 11:25
法國服裝業:未來的市場在中國
“全球的人都知道,世界未來的市場在中國。”法國CHANEL公司總裁穆琳•琪凱特日前在CHANEL新品發佈會上表示,公司將會進一步加大在中國開店的步伐,銷售方式為旗艦店或專賣店形式。
經濟危機的寒風把越來越多的國際奢侈品牌吹到了中國市場,中國市場在全球消費市場地位不斷上升。
◎中國市場成“救星”
目前,中國奢侈品消費已占全球市場的25%,首次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國,僅次於日本。金融海嘯使歐美日對奢侈品需求普遍萎縮,中國卻成了全球奢侈品的“救星”。
顯然,國際金融危機雖然會使整體消費力降低,但是阻擋不了奢侈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勢頭。這些奢侈品中,尤其是法國的高級時裝受到國人的偏愛。據有關資料統計,法國服裝界頂級的五大品牌CHANEL、CARTIER、DIOR、LACOSTE、LOUIS VU- ITTON早已搶灘中國市場。這些奢侈品牌為了迎合中國消費者的“口味”,在產品上增加了不少中國元素,LOUIS VUITTON曾推出了“為人民服務”手袋。2009年法國高級成衣展上,DIOR品牌在高級定制禮服上大量運用了青花瓷內飾,彰顯中國風潮的無限魅力。
同時,中國的二三線城市也正被列入法國奢侈品牌的開發計畫。LOUIS VUITTON已經將開店地點選在長沙、烏魯木齊等省會城市。有關資料表明,在奢侈大牌的眼中,在中國全面啟動直營的時機已經成熟。因為中國的內需已經開始被充分拉動,奢侈品的主要消費市場不再是像原來那樣由京滬粵三地和發達省會城市組成,二線省會城市如成都、武漢等也開始進入大牌的視野。
法國人一向是傲慢的,尤其是時尚界更是言必引領全球風尚。為何頻頻青睞中國市場?
◎受創的法國服裝業
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機,使整個歐洲的經濟形勢一步步惡化,法國也未能倖免於難。法國2008年第四季度陷入急劇衰退的狀況,重振計畫又導致赤字大幅上升。2009年上半年,與歐盟其他成員國相比,法國的經濟萎縮局面略有所改變,經濟降幅由去年第四季度的1.5%縮小至1.2%。
法國經濟增長最主要的動力是國內消費,但是金融危機早已影響到各個行業,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因此,失業率持續上升等因素使得法國經濟於下半年復蘇難以指望。歐元區財長預測,真正的經濟增長到2011年才能重新啟動。據2007年法國有關部門統計,法國服裝從業人數為6.1萬,企業約有8000家(包括不到20人的小企業)。法國紡織服裝業的總營業額約為230億歐元,其中國內為160億歐元,國外70億歐元。法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裝集散地之一,採購集中率高達70%。
隨著金融危機的波及、勞動力成本的增加以及國外企業的競爭不利於法國紡織服裝技術的發揮,為數不少的法國紡織服裝企業倒賬停業。法國勞動力成本很高,工人工資總額占服裝生產成本的60%。法國服裝行業工人每小時工資為15.93美元,在世界紡織行業中排名第7位,低於丹麥、瑞士、比利時、日本、荷蘭和德國。目前,在法國已經找不到100%法國產的褲子、襯衣和內衣,除非是奢侈品。
來自法國統計資料表明,法國服裝業2008年三季度的產量增長為3.1%,比2007年同比下降了6.8%,整體生產趨勢下降。近期法國服裝及附件出口累計額為115.81億歐元,進口為193.63億歐元,貿易赤字額達77.81億歐元。據法媒體報導,由於金融危機,法國家庭消費信心指數連續創歷史新低,當居民購買力下降時,家庭首先縮減服裝的開支。
法國是歐洲重要的紡織服裝大國,法國的服裝業可以說是法國的代表。隨著全球化和國際化分工的發展,發展中國家廉價的勞動力成本激烈競爭、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等因素,造成法國服裝業“星光暗淡”。諸多的因素使法國服裝業不得不重新尋找出路。
◎“瞄準”中國也可能會“脫靶”
中國市場是一塊誘人的大蛋糕,法國服裝業內人士多次在研討會上呼籲,要瞄準中國市場。法國時尚經濟學家Franck Delpal預測,2010年中國市場將是法國紡織服裝企業最佳機遇期。
法國服裝品牌進入中國市場,通常選擇以下幾下方式:代理。正如大多數國際品牌一樣,法國服裝品牌剛剛進入中國市場時,也是選擇代理形式。這是由於不瞭解市場,需要代理商幫忙開發、管理,協助開拓市場、佈局網點、統一物流。合作的模式一般是:品牌以一定折扣賣給代理商,代理商負責開店成本、人員招聘等,品牌在店面形象方面給予支援,代理商負責處理存貨,並享有某個地區的經營權。隨著法國品牌對中國市場瞭解的加深,它們就會選擇自己運作,從而降低品牌的經營風險。
專賣店。自從1991年傑尼亞在王府飯店開設了中國內地第一家男裝奢侈品專賣店以來,星級酒店一度成為奢侈品的主要銷售場所。不過現在,像香奈兒、路易•威登、愛瑪仕、範思哲、阿瑪尼、皮爾•卡丹等國際大牌,更樂於把專賣店開在高檔百貨、購物中心一層的黃金位置。目前,上海、北京、杭州是國內奢侈品牌數量最多的三個城市。像北京的國貿商場、東方新天地、賽特、燕莎、新光天地、金融街購物中心等都是國際名品專賣店聚集之所。
直營店。逐漸摸透中國市場行情後,國際大牌紛紛甩掉代理商,自謀出路,LOUIS VUITTON集團就是選擇自己開店,他們認為“只有自己親自打理的店面才能保證優良血統”。
法國品牌進駐中國市場面臨的難點在那?有關人士認為,首先是與消費客戶群的溝通問題,對於高端消費群的需求很難瞭解清楚,這是因為在中國,奢侈品往往用做饋贈禮品。其次對於中國文化的認知,要符合中國文化的韻味,還要符合中國國情的需要,這些也是國際品牌進駐中國市場的障礙,同時也是法國服裝業無法回避的問題。
資訊來源:服裝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