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8-02-28 19:17

陸對台醫釋利多 國內醫師:政治意味濃

大陸宣布31條惠台措施,其中對台灣醫師方面釋出3項利多,包含就讀大陸碩班醫學生可申請大陸醫師資格考,獲證書後可申請執業註冊;台灣醫師則可透過相關認定獲大陸醫師資格,申請短期註冊行醫,期滿可再申請。
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邱泰源表示,在一個地區受醫療訓練後留下執業,是很正常的,而且兩岸醫療交流本來就很密切,10多年前大陸就曾放寬台灣醫師在當地的執業規定,多達300名醫師爭取,但因限制多,台灣醫師決定要去的人不多。他會再了解這次惠台措施細節,確認是否有設限。
「醫療無國界,哪裡需要醫療,醫師就在哪裡。」邱泰源說,日本也曾以高薪,吸引其他國家醫師進駐無醫村行醫,其中包括台灣醫師,醫師多是考量病人需求所做的決定,應予尊重。
只是,對岸高薪挖角,愈來愈多醫師為賺錢,變身「假日飛刀手」,會不會擔心未來醫師人才流失更多?邱泰源說,那只是少數特例,台灣共有四萬多名醫師,大部分還在醫院及社區守護民眾健康。
台灣醫學中心協會秘書長李偉強說,這次惠台措施對於已經在大陸念書的醫學生而言,確實有利。但大陸在228和平紀念日當天宣布惠台措施,政治目的比招攬人才意味更濃。
李偉強表示,雖不少醫師想到對岸發展,但若兩岸關係出現問題,措施很容易就被收回,有意申請報名的醫師應注意。且對岸放寬短期註冊「行醫」,恐只是給基本醫師執照,不一定開放讓專科醫師執行手術,在申請前也應打聽清楚。
李偉強認為,人都有鄉土情感連結,完全放棄台灣、轉往大陸發展的醫師比例仍算少,多半也只是短期進出;即使真的到對岸發展了,很多人也是退休後才去做管理職,而非第一線拚醫療的醫師。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