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0/03/327.jpg)
-
學習 發達集團副處長
-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09-06-30 14:07
07/01號傳真稿筆記
老驥伏櫪?古道、西風、瘦馬…
6月11日台積電董事會通過由張忠謀重新取代有「小張忠謀」之稱的蔡力行擔任CEO,引起市場一陣喧然!有人認為這次「人事大地震」的導火線是來自於裁員事件;不過也有員工認為「連降2級太超過」,這顆「震撼彈」很顯然已成為台積電大跌主因!
蔡力行有功反而被排擠
台積電為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2008年全球市占率高達49.8%,身為半導體產業上游龍頭廠商,牽動的是全世界近5兆元產值的電子產業供應鏈。檢視蔡力行自2005年從「台灣半導體教父」張忠謀手中接棒開始,4年間的經營績效相當亮眼,包括以下3點重要的實質貢獻:
第一,經營績效好:參考附表在2005~2008年期間,台積電的獲利表現維持在高檔,高峰出現在2006年,即蔡力行上任後的第2年,全年EPS為4.92元。蔡力行時代也包含了「金融海嘯」時期,去年面臨史上最嚴峻的景氣寒冬,全球半導體大廠皆大幅去化庫存,代工訂單瞬間急凍,當時蔡力行全力縮減資本支出,嚴格控管公司內部資金,砍了好多高階主管,除了對材料成本加以控制,也取消高層交通津貼,所有內部開支都須經過層層嚴格把關,蔡力行自己都說「前陣子桌上突然多了好多要簽的東西!」
台積電為第一家實施無薪假的公司,在「Cost Down」經營策略發揮效益下,以及受惠於中國4兆元人民幣擴大內需政策的急單效應,今年第1季的產能利用率雖下降至4成左右,不過仍維持「賺錢」的水準,Q1 EPS為0.06元,讓台積電免於上市以來首度虧損的窘境,蔡力行扮黑臉才有這種成績單,如果是張忠謀主導,恐怕他習慣當好人又不裁員,公司不會賺錢。
第二,掌握大客戶:今年3月Intel將其Atom中央處理器(CPU)的系統單晶片轉移至台積電的製程平台,這份合作協議是半導體產業發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以往Intel擔心CPU技術外流而從不委外代工,如今透過共同合作,將利用台積電的晶圓代工市場大幅擴展Atom系統單晶片,加速「Intel全球網絡架構」的普及;同時,台積電亦可延伸自有技術平台至Intel產品應用市場,這也是蔡力行任職期間的重要功績,以前張忠謀想做,但都做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