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畢竟空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6-05-30 06:57
誠品生下一步 前進歐美日
誠品生活的願景是要成為「全球華人社會最具影響力且獨具一格的文創生活平台」,去年營收38.24億元,稅後純益4.12億元,均為最佳表現,誠品生副董事長吳旻潔日前接受本報專訪時說,未來將挑戰日本與歐美市場,從華人市場跨足國際市場。
誠品生近年營收年年成長,今年首季營收10.82億元,稅後純益1.32億元,每股稅後純益2.92元,亦較去年同期成長。以下為吳旻潔專訪紀要:
上海店下季開出
問:去年誠品生在中國大陸開出第一家蘇州店,請問目前經營狀況,以及誠品生未來在陸、港市場布局?
答:上海店預計於今年下半年開幕,已差不多Ready(準備好)了,因為我們位於新建築,又是大陸第一高樓,現在正等大樓啟用時間點,希望能在第3季開出。
上海中心大部份面積是餐飲,當初希望能有文化內容,因此給誠品比較完整樓面。我們與上海中心合作52、53樓及B1樓,樓面積將近7,000平方米(約2,117.5坪),正醞釀新型的營運模式。
大陸首家店蘇州店,去年11月底開幕至今,蘇州店假日和平日人潮,是台灣一般商場假平日的二至三倍,假日較多外地客,與我們以往經營台灣市場經驗不同。
另外,單看書店表現,蘇州店是超乎預期的好,書店約有15萬種、超過50萬冊藏書,由於大陸書價只有台灣的二分之一,加上書籍能持續出新品,消費者購買冊數多,書店頗具營收爆發力,表現亮眼。
至於商場業種,「蘇州市集大道」引進蘇州當地傳統文化工藝,例如蘇繡、緙絲等,很多人到誠品看到老工藝以新方式呈現,感到有新鮮感,工藝作品銷售量超乎預期;兒童館加上台灣雲門舞集舞蹈教室在蘇州店開首家大陸教室,都有不錯成績。
大陸第三個據點、深圳南山華潤城「萬象天地」的店,預計2018年開出,已進入與設計師討論空間和平面配置、樓層內容組合等,正討論確認中,招商也開始進行了。我們在大陸也持續物色其他適合地點,上海人口規模肯定能開到三至五家,希望先將上海中心開出,了解上海市民期待和反應,再找其他合適地段開店。
問:誠品生除了在兩岸三地展店之外,是否還考慮其他市場?
答:對於從華人社會進入國際市場,我們抱持開放態度。我們其實有很多海外邀約,例如日本市場,甚至未來歐美市場,我們都願意挑戰;只是應將眼前既有計畫先做好,尤其到異地展店有文化差異和消費習慣不同,那是很大挑戰,都必須調整和適應。
問:蘇州的「誠品居所」銷售狀況?
答:目前誠品居所售出約八成,今年5月起開始交屋,目前還未有營收認列在誠品集團下,但今年下半年可能會陸續認列。
誠品當時拿下蘇州此項目時,是結合房地產項目,要成為城市文化生活體,此項目在大陸很多,只是大家會探討誠品做文化內容比例,並檢視誠品做出的品質。我們當時看到有此項目的機會,考量規模不會大到誠品不能主導,資金也在能籌措範圍,因是綜合體開發,之後也會有銷售住宅收入。
我們當時沒有營銷與開發房產經驗,或許是「一招險棋」,但我們希望能有自己的家,誠品集團就不用再租房子、再逐水草而居,這是我們的初衷和主軸,所以我們做此決策,現在看,誠品集團依然走在軌道上。
全力衝刺複合店
問:台灣市場方面,誠品生去年收了誠品116和天母忠誠店,今年將再收一家新竹店,請問誠品台灣未來展店想法?
答:台灣市場是誠品的根本,也是經營動力和原點。決定關閉誠品116,是因該店是純商場無書店,當國際快時尚可用更高租金租下,就很難與之競爭。
新竹和天母忠誠店兩家都是老店,也都經歷商圈轉變,再度續租,必定有大幅度資本支出;租金不斷上漲,沒外來客,當地商圈老客人又在往外流,資本支出和投入無法回收,不得不作出關店決定。
忠誠店雖關閉,但我們希望能於天母再展店,規模需要考量。新竹地區消費人潮大規模轉移到巨城,誠品在巨城也有店面,我們團隊正思考,是否能到新竹火車站其他地點或是竹北展店,地點仍觀察中。
今年開店主要在百貨和購物中心裡的複合店,年初開出誠品林口三井店,下半年台中和高雄各一家,也都在百貨公司;都是書店為主,並複合文創和咖啡的店型。
台南高雄拚拓點
我們希望台中、台南和高雄都能再有獨立大店。未來五年內台北將開出兩個大規模店型,一個在新店裕隆城店,面積約8萬平米(約2萬坪),預計於2020年開幕;2018年則將在台北市區開出大型店。
父女分工 活化文創經營
問:誠品生今年3月董事會通過董事長吳清友兼任總裁,是否為您接班的開始?
答:吳先生(吳清友)持續將經營責任交給我與相關團隊,專業經理人經營這個大方向愈來愈確立,我也是團隊一員;對公司而言,董事長職權最大。
設立總裁一職,是因誠品生涵蓋產業範圍廣,且都與產業龍頭競爭,以後公司將走向專業經理人分工,總裁必須是跨集團、具整合性思維的人,目前只有吳先生能勝任此職位,所以由他先暫時兼任。
未來無論內外部有適合擔任總裁的人選,我們都是採取開放心態,希望廣納賢才;對公司內部高階經理人來說,當他們已擔任總經理一職,或許有進一步可爭取的目標,更能激發出人才的可能性。
我跟吳先生都希望找到跨公司思維的人才,頭銜對我來說沒這麼重要,我現在做的事,掛誠品集團副董事長、掛誠品生總經理或是掛總裁一職並沒有分別,因為我都得思慮集團的所有事情,因此設立總裁並非是接班的概念。
問:誠品生旅館事業誠品行旅今年與台北文創改為以租約合作方式,誠品支付場地費,住房營收自負盈虧,誠品生的想法為何?
答:與台北文創改以租約合作的程序仍在跑,核准權不在於誠品,而在於政府核准機關。
我們與台北文創合作,最初就是採取租約形式,只是台北文創後來為了提高自主經營比例,希望改採委託經營,由誠品行旅擔任顧問經營旅館。
去年3月誠品行旅雖開幕,但開業前沒足夠時間做人員訓練和宣傳,是因我們一直不知道營業執照何時可核發,總是處於不確定狀態,導致正式開幕後,旅館成效展現不如台北文創預期產值,形成雙方認知落差。
誠品行旅是我們所有事業中最沒經驗的產業,但即使前三年至五年有可能面臨虧損,全台北市已沒有第二個旁邊可坐擁自然景觀、人文古蹟、電影院、書店、文創平台的旅館了,如果現在放棄,未來想再經營旅館,門檻只會更高。
未來我們計劃讓行旅可與旁邊松菸誠品生活的電影院、表演廳等進行整合行銷,也希望推出旅行導覽。
我們在誠品經營內容,也能融入旅館,例如備品或器皿能使用誠品旗下平台廠商的商品。
誠品行旅目前的住房率約五成,未來三年目標要提升至七至八成。
她的記者經歷…打開視野
被視為誠品接班人的誠品集團副董事長吳旻潔,對於文創產業的想法和誠品願景,除了受到父親吳清友的薰陶外,多年前她曾擔任記者,則是讓她深入認識台灣文創產業的關鍵。
吳旻潔2004年進入誠品工作前,2003年曾擔任過台灣英文報紙的記者。吳旻潔說,當初會找記者工作,是因她大學就讀東吳大學英文系,畢業後又到英國修讀廣電碩士,回台後她擔心英文久不用會生疏,想找可用得上英文的工作,所以才去英文報工作。
雖然她笑言這份工作是「悄悄地來,又悄悄地走」,但其實這段經歷,讓她對於台灣文化創意產業類別的理解,有很重大長遠的影響。
吳旻潔回憶,當時在英文報紙工作,英文不是她的母語,對於要用英文撰寫新聞,她戰戰兢兢,必須確認句子通順、文法正確,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幫文建會撰寫文章時,寫到流行音樂中心,文中提到「軟硬兼施」,怎麼翻譯成英文,也讓她苦思良久。吳旻潔說,一篇報導等於一個創作,必須花時間好好將一件事做好,「我還特別把自己寫的新聞剪報下來」。這個磨練,後來也讓她帶入誠品的工作中。
誠品已走過20多年,「誠品之後的日子,不能再依賴別人善意和金援」,說起誠品的未來,吳旻潔眼神中透露出堅定的信念;「以前虧損,我們因堅持理想而驕傲;現在的誠品,要因為創造穩健平台和營運模式而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