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習 發達集團副處長
-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09-06-19 14:03
06/22號傳稿筆記(周智釧)
高收益債績效直追股票
景氣出現曙光 高收益債向前衝
在去年金融海嘯中,被投資人超賣的高收益公司債,不僅率先股市反彈,更展現驚人漲勢續航力,在今年前五個月演出近三成報酬率的空翻多行情,再次吸引投資人目光。
不久前還是投資人最愛的美國公債,最近已逐漸失去光采!在量化寬鬆政策奏效、市場信心回溫下,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已從去年底創下的二.○五%歷史低點,一路回升至三.八五%,使得公債大行情已難以為繼。反倒是在去年金融海嘯中,被投資人超賣的高收益公司債,不僅率先股市反彈,更展現驚人漲勢續航力。
雖然市場上仍有部分看法,質疑此波高收債行情缺乏基本面因素,但從歷史報酬和信用市場回溫來看,都指向此波高收債行情並未到頂,而且在高收債主要發行地的歐美成熟國家,經濟基本面也陸續出現回穩契機,使得此波漲勢可望從單純的跌深反彈,進化成為具基本面支撐的長線行情。
違約率低於預期
根據巴克萊全球高收債指數計算,二○○八年高收益債全年出現了二六.九%的虧損,創下二十年來最大跌幅。但造成去年高收債創下罕見跌幅的關鍵原因,除了反映景氣轉差以外,流動性問題也扮演重要角色。
去年下半年金融海嘯期間,大量資金欲在短時間內逃離市場,造成高收債因大量拋售潮而出現劇烈跌幅。事實上,由於市場上的賣壓如此強烈,美林全球高收債與公債利差甚至在去年十二月間升至二一九三bp的歷史高點,遠高於二○○八年初六○○bp上下的水準,象徵市場陷入極度悲觀,並預期高收債違約情況將出現爆炸性攀升。
不過,在金融海嘯發生後,各國央行及政府隨即展開積極介入,以低利率與財政支出方式雙管齊下,不僅信用市場止跌回穩,各國經濟基本面也在第一季後出現好轉。
根據券商摩根大通統計,至今年五月為止,高收債違約率雖已上升至八.四%,但仍小於二○○二年前波違約高點的九.七六%,顯示企業雖面臨考驗,但真正違約情況,反而沒有先前預期來得嚴重,市場也開始修正先前過度悲觀的看法,帶動高收債谷底回升。
雖然目前尚難斷定,高收債違約情況未來是否會再走惡化,但目前歐美基本面最壞情況已過,加上處於風暴核心的金融業,虧損狀況也顯著改善,美國九家金融機構更宣布提前償還六八○億美元的政府融資,大幅優於財政部先前預期,都代表金融業現金充裕,有能力提供市場更大的流動性。因此未來企業將更有能力取得融資,有利減少債務違約發生的可能性。
投資價值重獲肯定
市場上的反應,也指出高收債已不再是投資人心中的「票房毒藥」。今年一月,德國醫療集團Fresenius成為十八個月以來,首次在歐洲市場發行高收益債之企業,就獲得市場超額認購的正面回應,顯示市場已開始肯定高收債的投資價值。
高收債在大部分時期,均能為投資人帶來不錯的正報酬。分析高收債歷史報酬,可發現近二十年來,投資高收債全年為負報酬的機率僅五分之一,而且從未出現連續兩年負報酬的情況。高收債在正報酬年度平均獲利一六.一%,也優於負報酬年度的平均損失七.五%甚多,使得二十年來投資高收債的通算年報酬達到一○.二%。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近二十年來,高收益債券在股市出現大跌的隔年,均會出現超過三○%的顯著正報酬。例如美股在一九九○年與二○○二年,分別出現較大幅度的熊市,高收債都能在隔年演出強勁反彈,寫下平均三九.三%之年報酬,遠超過平時漲幅。而在去年美股出現大跌後,高收債在今年前五個月亦拉出二七.一%的正報酬,與過去兩次熊市後大漲模式相當雷同。
然而高收債此波走勢是否已到頂?觀察歷史報酬,高收債同時也具有「前一年跌幅愈深,次年度漲幅愈強」的特性。去年高收債出現二十年來最大跌幅,遠超過過去虧損年度規模,再加上後熊市強彈效應加持,使得二○○九下半年,高收債行情仍然可期,甚至可能挑戰一九九○年創下的單年四六.二%報酬紀錄。
高收債之債種特性與其他債券不同處,在於其絕大部分發行者來自於成熟國家,尤其是歐美地區的企業。目前不論是歐元區或美國,企業獲利均出現大幅縮減,雖然經濟已出現回溫契機,但是在歐美身處金融風暴核心,生產與消費欲出現快速回升不易,使得企業在短期間獲利難見明顯回升下,股市中短期進入震盪整理格局的可能性不小。
歐洲高收債將優於美國
而展望下半年,在歐美兩大高收債發行區域中,歐洲高收債將可望提供相較美國高收債更佳的報酬機會,這主要來自於「價值低估」與「貨幣升值」兩大因素:
一、歐洲高收債在空頭時,價值遭低估較嚴重:
觀察歐美高收債歷史利差走勢,可發現在一般時期,歐美兩地高收債利差相距不大,但當景氣走空時,兩者利差卻會分道揚鑣,且往往是歐高收債利差大幅超出美高收債,主要原因在於市場流動性問題。
由於目前歐洲高收債規模僅占全球高收債中的一三%,遠低於美國的八四%,使得高收債發行國仍以美國為大宗。因此若景氣進入空頭,流動性較低的歐洲高收債,價格走低情況將遠較美國高收債嚴重。
不過當市場由空翻多時,歐美高收債的利差,又會收斂至相同水準,使得遭摜壓較重的歐洲高收債,這段時期漲幅也會優於美國高收債。
二、歐元長線走勢優於美元:
在金融海嘯後,美元由於身為流動性最高的貨幣,因此在避險資金流入下,較歐元大幅走升。但在金融海嘯退潮後,避險需求減少、美國為救市大幅舉債而使赤字大增,都不利於美元後市走勢,近一季歐元已扭轉原來從對美元走貶的情勢,未來持有歐元高收益債券,較美債多了一份匯兌收益的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