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dychang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6-05-04 07:08

野柳如何暴紅 台博館攝影展揭密

2016-05-04 聯合報 記者陳宛茜╱即時報導
台灣人瘋野柳,但野柳能成為舉世知名的台灣美景,靠的是攝影家黃則修的鏡頭。黃則修半世紀前的攝影作品「野柳系列」,昨起在台博館攝影展「影耀寶島:攝影家眼裡的台灣大地」中展出。
「影耀寶島」由台博館與台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學會共同策畫,展出兩百多幅以台灣為主題的攝影作品。時間跨度近140年,參與的攝影家超過30位、橫跨各世代。
展中最「老」的作品是1871年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來台拍攝的「平埔族住所」,最「年輕」的作品則是2015年台灣攝影家黃文勇拍攝的「南國之境」。最「資深」的參展者是1837年出生的湯姆生,最年輕的則是1983年出生的陳斌華。
台灣攝影史上「快門三劍客」李鳴鵰、鄧南光與張才的代表作,在此展都可以看到。張才1945年拍攝的達悟族系列,迄今仍讓台灣攝影博物館文化學會榮譽理事長莊靈擊節讚賞,認為他在視原住民為野蠻的年代,以鏡頭為原住民拍出人的尊嚴。
攝影的力量有多大?已逝攝影家黃則修1962年與新光三越百貨董事長吳東興舉辦雙人攝影展「被遺忘的樂園─野柳」。該展不僅成為台灣「專題攝影」的濫觴,更讓野柳一舉成名,迫使軍方在輿論壓力下,將野柳從軍事管制區開放為觀光勝地。
攝影也拍出滄海桑田、流年轉換。在攝影家徐仁修、莊靈早期的攝影作品中,台灣土地豐饒美麗,鏡頭流轉喜悅與詩意。但在林柏樑1988年拍攝的作品「工業化以後」,鏡頭下的恆春農地荒廢、遠方還有核電廠。莊靈形容這張照片「蘊藏攝影家對土地的疼惜」。
此展經費來自文化部「國家攝影資產搶救及建置攝影文化中心計畫」。文化部部長洪孟啟表示,在前任部長龍應台的爭取下,台北火車站附近的公路總局舊址將變身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國發會已通過國家攝影文化中心5年計畫,軟硬體總經費七億,目前已完成全台攝影資源調查,攝影文化中心預計2019年啟用。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