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dychang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6-03-29 08:07

經濟學人:「台灣2.0」鴻夏助攻

2016年03月29日林國賓/綜合外電報導
最新一期英國《經濟學人》雜誌以「台灣2.0」為題報導,台灣鴻海收購日本電子大廠夏普受到全球電子業高度關注,此案不僅攸關鴻海能否轉型為創新消費用品的大廠,同時也凸顯台灣的電子產業亟需轉型。
報導指出,台灣經濟部長鄧振中表示,鴻夏戀一旦成局,可做為其他欲走向國際化的台灣電子公司的參考模式。
電子業對台灣出口的貢獻度比重高達4成,占整體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則達1成5,過去20多年來在為西方企業組裝電腦與其他電子產品上成就非凡,一開始主要廠房都設在台灣本島,但中國開放後,業者隨即將部份廠房移往大陸,結合台灣的專業生產與大陸的低廉勞工成本一度為完美的組合,其他國家難以匹敵。
然而,兩岸產業的競合關係出現變化,大陸紅色供應鏈的崛起讓台灣業者感到憂心,像台積電的半導體大廠迄今雖還保持領先的優勢,但群創、友達等面板廠則受到京東方與華星光電的威脅,台灣2月出口較去年同期衰退12%,其中顯示螢幕與其他光學設備更銳減34%。
巴克萊銀行經濟學家謝涵函指出,隨著中國電子產業愈來愈自給自足,台灣是在全球所有依賴中國訂單損失最大的國家,韓國雖然也依賴中國,但其企業在中國銷售廣大的商品,像是汽車與化妝品。
報導還指出,推出自有品牌產品通常可享有較高的營益率,但過去經驗顯示,此策略必會影響到原有代工客戶訂單,像是宏達電、華碩等電子大廠都推出自有品牌的手機與筆電,但也因此失去原有品牌大廠的零件供應訂單。
美國信評機構標準普爾的子公司中華信評分析師許智清認為,鴻海可能僅會試圖從銷售不激怒夏普現有客戶的產品中獲利,短期而言鴻海將會著重於向諸如蘋果等大品牌客戶供應各類零件的製造,藉此增加議價能力。由於三星為智慧手機市場的主要競敵,蘋果基本上不會向三星購買OLED面板。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