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dychang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6-03-28 06:17

經濟成長不同調 歐美利率政策 漸行漸遠

2016年03月28日顏嘉南/綜合外電報導
歐元區將於本周四(31日)公布3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市場預期CPI恐連續第2個月低於去年同期。反觀美國周五將公布3月非農業就業報告,預料新增就業人口將維持上升趨勢,這2項數據將更加凸顯歐美兩地經濟成長不同調,而利率背道而馳的情況也將更嚴重。
就利率政策來看,全球央行分兩大陣營,一方是以歐洲央行為首的寬鬆集團,而自2015年初以來全球有47個國家至少降息1次,今年第1季尚未結束,全球央行便已降息多達15次。另一方則是在去年底啟動升息循環的美國。由於經濟上的差異,雙方利率政策走向完全相反。
本周最新經濟數據將再次印證,兩地的經濟成長和央行政策迥異。
據路透調查,經濟學家預期歐元區3月CPI將年減0.1%,降幅雖較2月的年減0.3%和緩,但不可否認物價的確呈現下跌趨勢。
歐元區物價下滑雖然不到民眾延後消費的程度,但仍非歐洲央行所樂見。歐洲央行致力將通膨拉抬至接近2%的目標,自2013年初之後歐元區的通膨率便未達到該水準。
歐洲央行本月擴大印鈔和調降利率,除了通膨考量外,還基於歐元區經濟成長力道疲弱。央行最新的寬鬆措施尚未反映在周四的物價報告上,但市場已在質疑央行新政策能否出現成效,物價持續下滑也無法讓外界信服情況逐漸好轉。
巴克萊經濟學家凱勒(Christian Keller)在報告指出:「全球展望最令人擔心的部分是歐元區和日本通膨展望持續惡化。」
反觀美國,市場預期本周的新增就業將達20萬人,雖然不及2月的24.2萬人,但過去6年來美國就業市場一直維持穩健的復甦力道。
美國失業率目前處在4.9%的相對低點,本周就業報告的觀察重點不再於新增就業人口多寡,而是美國經濟與業情勢是否已強到足以促使聯準會(Fed)再次升息。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