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dychang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6-03-14 07:56

書劍集》經濟出路被全面攻佔的突破

2016-03-14 ◎歐陽書劍
歐洲經濟沒有起色,歐洲央行加重貨幣寬鬆力道;我國境況更加危急,結構性的問題已造成傷害,在改良體質前,還要先服續命丹。新政府上任後除了凝聚全民共識外,在經濟上更應尋找突破點,擴大端出政策牛肉,以召喚國人日益散去的信心。
二○○九年受金融海嘯影響,全球經濟罕見衰退,我國經濟也被帶入往下沉淪的漩渦裡,當年負成長一.五七%,是主計總處現有統計資料的六十多年中最差的一年。我國受到影響雖大,不過,當時大部分國家均無法倖免;但最近幾年的發展,就顯示令人擔心的困境。
二○一五年全球需求依然不振,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估計全球平均經濟成長率約三.○%,雖未回到全球金融危機前的成長軌道線,但也遠離二○○九年的衰退谷底;而OECD二月份公布的經濟成長率預測,今、明二年的全球經濟成長率預測值也分別為三.○%及三.三%,境況未明確好轉,可是沒有衰退疑慮。
全球經濟成長雖未突破僵局,可是也不再往下行走,但二月十七日我國主計總處公布我國今年經濟成長率的預測值卻只有一.四七%,不到全球平均值的一半,約與歐元區相當,而我國去年的經濟成長率估計只有○.七五%,則僅有歐元區一.五%的一半,只高於希臘、義大利及芬蘭等少數國家。
歐洲經濟沒有起色,歐洲央行賣力而為,上週再擴大負利率及量化寬鬆政策,因只是執行中政策的升級版,效果受到質疑,尤其是負利率的不確定性,招致不少批評。面對經濟結構及發展模式的轉變,歐洲央行承認貨幣政策無法獨力改變現狀,但仍強調有提振物價等效果。
政府可以透過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及結構改革(如:法規鬆綁)等措施影響經濟發展,歐洲央行認為目前各國財政政策受限於法規的債務上限或政治因素,難以大幅擴張,而結構改革又無法立即見效,甚至短期還可能因為提高生產力而使人力需求減少、工資及物價下跌,因此擴大貨幣寬鬆政策是適當的選擇。
從總體數據觀察,我國經濟較歐元國家低迷;在全球經濟不振,貿易衰退嚴重的情況下,我國出口二位數的減少,不再令人意外,經濟動能陷於停頓,成長困難,連帶著投資、消費也受到衝擊;但我國財政較歐盟國家為佳,且目前金融穩定,又有產業基礎,不管是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的擴張或結構改革都有空間,更應克服政治障礙三管齊下。
金融海嘯後,美國聯準會以三波量化寬鬆(QE)政策,營造極度寬鬆的貨幣環境,歐洲各國接著競相推出負利率政策,直接在資金定價上動手腳,硬是要以非傳統的政策創造需求突破困境;但創意的空間,不應僅在貨幣政策,擴張型財政政策的鬆綁與執行,也應融入更多創意的想像。
政府增加支出以提振景氣的乘數效果,雖有爭議,但投入興建經過規劃、確有需要的基礎建設,應是當前多數人認同的政策方向。國際貨幣基金(IMF)、OECD等國際組織也都呼籲各國趁低利率籌措長期資金加強基礎建設,以提振景氣,同時趁機扎根未來的發展,搭配適當的貨幣政策和結構改革,才能突破困境。
經濟是人為的產物,短暫的成長、衰退變動是常態,但在被全面攻佔時,所有的資源都應投入找出真正的出口。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