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remy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09-06-12 14:24

06/15號傳真稿筆記

台灣證券商技術勝於中國,尤其中國證券市場發展前景可期,台灣券商成為中國證券業亟欲借助的重要力量,也因此成為兩岸MOU即將開放中,被陸資優先鎖定談判參股的標的。
近期國際證券機構組織IOSCO年會在以色列舉行,由於負責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MOU談判的金管會副主委李紀珠也參加,並與中國證監會人員碰面,證券圈莫不臆測這一次會議上有關兩岸證券業務開放會有進一步的進展。若以互相參股的角度,由於券商大股東持股集中度較大,因此大股東釋出股權意願最高的群益證)6005(與統一證)2855(,最受市場矚目成為陸資首波談定參股的證券商。
台灣證券商歷經多次整併,且較早與國際證券市場接軌,不論經營技術或國際金融商品操作或發行,都與起步晚的中國證券商成熟且較具實力,加上券商比銀行保險更早一步到中國設立代表處,並且也早在香港設點或多或少承做承銷與A股交易,尤其證券業務單純與財務透明度高,不若銀行保險業有隱藏財務黑洞風險,也因此在兩岸金融即將接軌之際,台灣證券業是中國金融業者非常感興趣的標的,台灣券商則相中中國證券市場仍在萌芽階段,雖然規模遠小於當地券商,但是「不能鯨吞,就蠶食」。
台新金不排除另設券商
對於與中國的證券商互相參股或合作計畫,各券商都相當保密,對外的說法全是「都在談」,而且高階主管幾乎每隔一周就得飛到對岸做協商,因此只要MOU一通過、雙方監理單位宣布市場准入開放申請,據了解台灣前十大券商應都可以立即申請遞件。
也因為台灣金融版圖因MOU再啟整併動作,其中證券商規模較小、獲利相對穩定、以及容易與中國金融市場連結發展財富管理事業,因此除了券商整併券商持續搶進市場占有率,如元大金)2885(一直持續在市場尋求合併對象,凱基證)6008(更是砸下二九○億元買下台証,預計在第四季完成合併後,連同大華證與開發金)2883(持股五成的金鼎證)6012(,市占率將與元大金平分秋色、各自擁有一二%以上。金控也加入戰局,其中以台新金)2887(因必須回補出售台証後金控架構的完整性最為積極。
據了解,台新金董事長吳東亮的弟弟吳東昇並不打算再出售新光證,原因是儘管看天吃飯,但證券就像個雜貨鋪可以自給自足,只有承銷因包銷問題有較多資金需求而已;但投信不同,因發行基金會面臨投資人贖回壓力,因此吳東昇只願出售台新投信給台新金。相關人士表示,台新金目前也正在與其他小型券商洽談併購,只是現階段股市行情回升、出售價格也高漲,也不排除自行設立一家新的證券商。
只是自行申設與建置的速度恐慢於直接併購,因此市場前四十大券商扣除金控旗下券商與外資券商,只剩統一、寶來)2854(、群益、宏遠)6015(、大慶)6021(、太平洋、大昌、新光、康和)6016(與致和證券)5864(具賣相,目前大股東有意願出售的,是統一與群益,而今年有董監改選的寶來證,原本傳出不少人想趁此搶占經營權,但是白文正去年才過世、必須尊重白文正的家屬,各路人馬已協調維持現狀,等待三年後再說。
統一證占海西特區之便
至於統一與群益證,兩家公司都表示「目前無出售計畫」,群益證日前股東會還通過七億股私募特別股發行上限,與提高額定資本額到三百億元,預留投資中國與改善財務結構。群益證總經理周康記說:「股市回春、業績上升,群益證林家大股東不再堅持一定要出售手上持股。」
統一證大股東台南幫也持一樣態度,尤其統一證五月稅後盈餘大幅攀升為五.三六億元,較是四月○.三一億元大幅成長,每股純益○.七○八元,其中決勝點在於自營部操作績效大幅上升。據了解,統一自營部獲利占每股純益○.三元,應可擠入尚未公布完成的五月證券商自營部績效前三名之列,而且經紀業務市占率也從三.九七%拉升到四.○二排名第八,並預計在二○一一年擠入前五大券商或市占率拉升到五%,都增進了大股東繼續持有統一證的意願。
只是台南幫「回歸本業」的經營決策不變,最近統一證又被傳言新買家為富邦金控,不過也肇於大股東出售股權的意願高,陸資參股談判的速度也相對較快,尤其統一透過香港子公司與上海代表處在兩岸布局也有七年之久,去年又在廈門設立代表處,而中國官方對台灣金融業擬開放海西特區,這對統一證而且也是先搶一步。
群益證精耕中國人脈
群益證在陸資參股上也同樣受惠大股東出售意願高,而且據了解,群益證是最早進中國設立上海代表處的台資券商,尤其代表處首席代表刁維仁更是直通中央台辦,群益證因此成為台資券商中最活躍的一家。證券商說,單憑這一點,儘管群益證不若元大證規模大,卻是最有機會優先參股或與對岸券商合作的台資券商;其餘在中國證券市場中也相對活躍的,還有元大證、凱基證與寶來證。
中國市場對台灣券商雖有無限的吸引力,但台灣的券商經過與對岸多年合作或交流,也很清楚即使中國證券市場對台灣開放,台灣券商在經營上也不見得輕鬆。統一證內部分析,說到台灣券商的技術,歐美券商更是精進,中國券商不見得一定要與台灣券商合作,台灣券商的優勢還是共通的語言,與管理制度較符合中國思考,因此台灣券商未來的發展,可能就是成為歐美與中國券商的媒介。
此外,目前台灣券商希望在對岸能爭取「全資全照」,也就是希望能從事最主要的A股經紀業務,但這項是「超外資待遇」,這個條件恐怕難獲同意,就算同意,也因對岸的證券規模都是台資券商的倍數計算,如何建立手續簡便的兩岸股市下單平台,來吸引這些有錢的大陸客戶開戶,都是在MOU簽訂後立即面對的問題。
所以,對於證券商在MOU上的利多,券商預測頂多是陸委會與金管會先核准台灣券商投資中國的上限,由淨值二○%提高到六○%;至於爭取中國規定外資參股上限三三%,可以對台資券商放寬到五○%以上,還得視兩岸主管機關談判情況而定。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