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sets/common/avatar.png)
-
alvinfan 發達集團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6-01-21 08:56
各國搶救經濟 將開新藥方
2016-01-20 經濟日報 編譯任中原/綜合外電
全球主要經濟體目前都面臨共同難題,即寬鬆貨幣政策的效果已達極限;要支撐2016年及之後的經濟擴張,各國須尋求新的經濟方案,包括歐、美須聚焦於擴張性財政政策,中國將偏重「供給面」的結構改革。
摩根大通的數據顯示,所有已開發國家目前的平均短期利率僅0.36%,許多歐洲國家更是負利率。但光靠低利率政策,卻無法解決人口老化與生產力成長減緩等長期性問題;同時財政失衡及政治對立,也壓縮各國的長期性投資及租稅改革空間。
哈佛甘迺迪政府學院院長艾曼道夫指出,「各國央行未來對抗衰退的能量劇降,必須更積極採取擴張性的財政政策」。
歐洲央行去年12月雖進一步擴大寬鬆,但由於不符市場預期,導致歐股下跌,歐元反升。央行官員強調,如果不落實經濟改革,寬鬆貨幣政策的效果有其極限。
中國習近平的重要經濟幕僚提出新的改革建議,包括減稅及降低企業規費,以鼓勵支出及投資。高級官員指出,「凱因斯經濟學在中國已不再管用」。
中國人民銀行雖有較大的降低利率空間,但領導階層擔心過度寬鬆的風險,包括資產泡沫及產能過剩。中國高級官員指出,「問題不在於需求不足。我們需要供給面的改革,提供一些尚未獲得滿足的高品質需求,例如食品安全及醫療層面」。
2016年將採取的供給面政策包括關閉「僵屍」企業,放寬農民遷入城市以消化住宅庫存,並實施減稅以鼓勵企業增加投資等。
瑞士聯合銀行經濟學者王濤指出,「我們預料2016年企業重整將加速,但不會大舉出現,因為政府擔心失業增加」。人民銀行也可能再降利率,但刺激需求的貨幣及財政政策將不再是經濟政策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