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lvinfan 發達集團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6-01-05 08:22
七檔現增 留意賣壓
2016-01-05 05:15 經濟日報 記者簡威瑟
台股企業籌資發燒,根據CMoney統計,將現增基準日訂在2016年元月的企業共有七家,外資分析師指出,企業現金增資時期,股價常面對「折價空間」與「企業遠景」的交戰,然共通點是,當折價幅度過大,容易激發股東逢高賣老股、隨後再買新股意願。
儒鴻(1476)、F*太景、合晶、南亞科、安馳、凌華、笙科等七家公司將現增基準日訂在今年元月,家數是2015年8月以來最多,依據增資股價計算,若七家公司現增均順利完成,總籌資金額突破160億元。
以昨(4)日收盤價對應現金增資價格計算,以儒鴻的折價26%、幅度最大,笙科折價二成居次,其餘個股折價幅度都在一至二成間。
外資主管說,企業訂定現金增資價格時,必須提供一定價差,才有利提升原股東認購意願,相對地,持股較多的股東也容易依據認購比例,以空單布局鎖價差、保住既定獲利;再進一步看,若現金增資價折價幅度過大,也會吸引非原股東的其他投資機構與一般投資人反向操作。
外資圈現階段對紡織股王儒鴻後市看法多空參半,摩根士丹利、野村證券給予正向投資評等,看好其產業競爭地位;德意志對儒鴻投資評等為「賣出」,麥格理證券則認為紡織指標股評價滿足,2015年第4季初時降評儒鴻至「中立」。
成交狀況相對熱絡的南亞科,摩根士丹利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詹家鴻當時即明確指出,南亞科股價先前揚升一段,已經反映第4季獲利期待的短期利多,給予「中立」投資評等。
http://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uc.udn.com.tw/photo/2016/01/05/2/1687109.jpg&sl=W&fw=750&exp=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