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行動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6-01-04 08:57
部會搶科技預算 推案200億
部會搶科技預算 推案200億
2016-01-04經濟日報 記者林安妮/台北報導
行政院長毛治國本周五(8日)將敲定2017年科技發展兩大重頭戲—生產力4.0及生物經濟發展方案。據了解,明年科技預算依舊吃緊,各部會為爭搶20多億元新預算,總推案高達200億元,掀起近年最激烈的部會搶錢大戰。
毛治國本周五將主持行政院科技會報,確立明年科技發展重點及預算分配原則。儘管今年我國科技預算首度突破千億元、達1,033億元,但受制於高漲的社福與龐大人事支出,政府可用來「拚科技」的預算仍然吃緊,各部會只好靠新計畫來分食預算大餅。
政院官員解釋,政府一年高達千億元的科技預算,分為三大類,一是各部會可自主運用的額度,向來以科技部、經濟部為兩大用錢部會;二是各部會用來維持科技行政的基本額度;三是有「大水庫」之稱的政策額度,是由政院選定國家最重要的科技發展計畫,額外加碼。行政院長毛治國本周五(8日)將敲定生產力4.0,以及生物經濟發展方案等兩項2017年科技發展重頭戲。 本報系資料庫
官員說,明年政策額度扣掉延續型計畫,約有20多億元可支援新興計畫。預估今年先期推動、明年正式上路的生產力4.0與生物經濟發展方案,會吃掉大部分預算。前者預定一年預算約40億元,後者是18億元,政策額度將支援一部份,不足之處由各部會以自主額度支應。
其他來勢洶洶、準備搶食政策額度的計畫還包括:科技部的台矽科技基金、海研三號汰舊換新、福衛七號第二星系計畫,及經濟部用來協助關鍵零組件業者出口的系統整廠輸出計畫等。知情官員說,這幾年各部會為了提高達陣機會,每個計畫都標榜是「政院推動中的重大政策」。
推動預算回收制 還沒影政府預算拮据,各部會年年都上演搶錢大戰。據了解,這兩年政院推動科技預算制度變革,目前已建立預算三分制,即將預算切為自主、基本與政策額度,但是何時可進一步推動「預算回收制」,讓績效差的計畫回吐預算,官員說還是未知數。
行政院長毛治國周五敲定明年度科技預算概算後,一些獲認可的政策審查案,可繼續往下走,在3月提報細部計畫交科技部做技術審查。
政院官員形容,本周五的會,是讓一些政院認可的大計畫「可先框一筆錢」,等到7、8月主計總處籌編總預算時,再砍或是加碼。去年,政院推動科技預算三分制時,也一併設計了預算回收制,目標是讓政院可掌控的政策額度。
生產力4.0民間委員 出列
行政院今(4)日將首次召開生產力4.0指導小組會議,六位民間指導委員現身,其中三位出身業界,分別是工具機暨零組件公會理事長卓永財、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童子賢,與全家便利商店董事長葉榮廷。
另外三位出身學界,分別為有機器人教父之稱的台大教授羅仁權、具農業機械專長的的台大主任秘書林達德,以及專長橫跨社會人文與機械學的清大副教授吳泉源。政院說,六位民間委員可隨時提供建言,協助政府強化產學鏈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