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vinfan 發達集團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11-23 08:13

貨貿談判 DAY 2 兩岸貿易救濟 取得進展

2015年11月23日 記者賴湘茹/台北報導
兩岸第12輪貨貿談判今(23)日進入最後一天,昨日雙方聚焦討論貿易救濟、技術性貿易障礙,取得部分進展;最為關鍵的市場開放清單及產品降稅安排將於今日繼續討論。經濟部國貿局局長楊珍妮表示,仍保持樂觀心情,以努力達成重大進展為目標。
本輪貨貿談判為期3天,因「馬習會」效應,再加上雙方以年底完成談判為目標,外界對本次談判達陣期盼頗深。雙方在談判首日大致敲定原產地規則、海關程序、食品安全檢驗與動植物防疫檢疫措施(SPS)等章節;昨天更就農工產品市場開放、技術貿易障礙及貿易救濟進行談判。
在貿易救濟部分,楊珍妮表示,雙方討論訂定雙邊防衛措施,即當市場開放後,產品在一定時間進入,致產業受到嚴重損害,可依此採取防衛措施,這在WTO叫做全球防衛措施。
她解釋,WTO的全球防衛措施是指就所有進口國進行調查,但雙邊則只適用簽訂雙方。楊珍妮特別強調,有的雙邊FTA不會同意訂定雙邊防衛措施,但本次談判雙方有將此納入。
不過,就貿易救濟的反傾銷調查程序雙方仍有歧見,還要繼續討論。
國貿局副局長徐大衛解釋,雙方在反傾銷還無法達共識,主要是談判進入深水區,都是最敏感、複雜,牽扯面向廣;再者,貿易救濟與文本、產品降稅直接關聯,有些雖已談大致,但產品降稅沒談妥,反傾銷調查部分也沒辦法完全定案。
至於技術性貿易障礙部分,對於我方希望陸方簡化審批,這部分取得進展。經濟部官員表示,這次談判中,陸方同意在我方產品銷到大陸遭遇退運、銷回等處置時,要把原因通知進口人、進口商或代理人,這是非常重要的進展。
此外,我方也爭取,陸方要就主要港埠公開各項審批程序,在可行範圍內,公開程序所需的一般作業時間。(工商時報)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