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玉滿堂 發達集團董事長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5-11-03 18:24
果報還自受
果報還自受
善惡業報差別經云:「一切眾生、繫屬於業,依止於業,隨自業轉。」芸芸眾生,隨著業力因緣之輕重;各有不同差別的際遇因緣。
在人生旅途中,靜觀種種形類之福份因緣;或有平步青雲,福星高照,榮華一世;或有楣運當頭,禍不單行,潦倒一生。一切凶吉禍福的變遷,皆是宿世所造與今生之自作自招。
於生活週遭中,常有不明真實因果事理,不滿現況的人。由於他曾經稍修善業,處處禮拜,參訪寺廟道場;卻遲遲求不到大運亨通、事事稱心如意,因而對於心靈信仰起諸疑慮掛結。
事實上,若窮究本因與結果,人成敗得失之果報,非是單憑現今之作為,諸種因緣皆屬三世牽連之故。若曾於宿世奪取人利,行諸偏邪;毀人財物,今生豈能輕易求得隨心所欲的利樂?
諸如當今社會常見不良作為,有人出於一時的無明惡作,毀壞他人停路旁之車輛。為了搜刮竊取車內之財物,恣情將車體破壞無遺。當車主觸此哀情,必然滿腹怨氣,沸騰難消。待將車子再次維修養護,又得耗費一筆鉅款。如斯地無端橫行,自孽造罪,終將消損自己之財源與福份。
書經大甲篇云:「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倘無因無由,恣意毀之物,損人之利,依公平公正的因果輪迴定律,終究會損己之物、虧己之利。當業力成熟時,重者當世即自招惡報;輕者,來世再接受同等的苦磨。如是善惡業報分明,巨細無遺,自古迄今,永恆不滅,無人可免。
若人不知懺悔前愆宿業,恣行染著情欲,蓋障數起;肆意爭求今生之享樂,終將飽受無盡的苦報,誠如大乘金剛經論云:「不持不與不取戒,斷絕富貴種子」。
是故,唯有學佛修行,明識因果,自識宿命;對於宿業,深自悔責,更不重造,斷惡修善,方能脫出苦期,了無罣礙,安然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