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擊敗 發達集團技術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08-15 17:14

蘋果股價重跌的弦外之音

蘋果股價的重跌,讓我們現在才看清楚中國經濟崛起的真正面貌, 那就是從供應鏈到品牌,源源不絕的進口替代。
2015/08/13 出處:財訊雙週刊 第 483 期 作者:吳嘉隆
自金融海嘯以來,全球成長性最耀眼的科技公司是美國蘋果。就在今年2月10日,美國蘋果公司的股價收在122.02美元,市值首次衝上7000億美元,成為世界上第一家突破這個門檻的公司。
但就在蘋果最風光的時候,事情悄悄起了變化。當今年第2季的財報在7月22日公布時,iPhone 6銷售低於預期,於是蘋果股價一路下跌。從4月28日盤中最高點134.54美元,跌到8月4日114.64美元,累計重跌15%,跌至今年1月以來的新低,也是自2013年9月以來首次跌破兩百日移動平均線,開始出現中長期的空頭行情,顯得很不尋常。
台灣的蘋果概念股,像台積電、大立光、可成等最近也跟著走出一波跌勢,看起來有作頭反轉的味道。沒錯,市場是在擔憂iPhone 6的銷售成長。只是,事情不是這麼簡單。首先,市場的擔憂是已經充分反映在股價上了,還是說暴跌才剛開始?其次,如果還沒跌夠,那麼,會不會又重演一二年的歷史,蘋果股價跌掉44%(由2012年9月到2013年4月)?最後,就在美國升息的前夕,蘋果的重跌會不會意味著美股牛市已經見頂了?
緊接而來的問題是,蘋果重跌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
原來,中國市場現在占iPhone總銷售量的25%。由於面對中國本土品牌小米與華為的強力競爭,蘋果在中國市場比重已降到第3,且可能很難再擴大了。
這使得我重新檢視中國的發展策略,提出「三階段論」。
第一階段,中國是「世界工廠」,做組裝或代工,於是台灣許多生產線紛紛移到中國,後來也為生產線來建立供應鏈。這個階段的思維是「出口導向」。
第二階段,中國開始建立起紅色供應鏈,來取代做零組件的台商,是為「第一次進口替代」。在這個階段,台灣經濟與股市受傷了。
第三階段,中國發展成「世界市場」,先讓外國品牌進來賣,然後再透過模仿與改良,發展出自己的品牌,和外國品牌競爭,甚至於把外國品牌取代了,是為「第二次進口替代」。在這個階段,蘋果股價受傷了,宏達電更是。
所以,蘋果股價的重跌,讓我們現在才看清楚中國經濟崛起的真正面貌,那就是從供應鏈到品牌,源源不絕的進口替代。
下次看到原物料的行情全面下跌時,就是放空蘋果的時機,或者放空蘋果的供應鏈,因為背後有一個共同因素,那就是中國經濟成長在放緩。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