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n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08-15 11:26

新聞分析-外冷,內溫能溫多久?

我國經濟現狀該怎麼描述?主計處說目前是「外冷內溫」,國發會說「內需尚未熄火、還未動到筋骨」,然而這樣的內溫能溫多久?
經濟活動,脈絡相連,甚至彼此間還有些許因果關係(causality),「外冷內熱」、「外冷內溫」乍聽之下,好像消費、投資這些內需動能的起落和出口榮枯全然無關。但怎麼可能沒有關係呢?
台灣製造業生產高達七成供外銷,當出口不好,廠商豈能增僱人力或加薪?不增僱人力或加薪,民間消費豈能持續成長?民間投資豈能增加?
1975年、1982年、1985年、2009年這四段期間,台灣出口不是衰退就是零成長,伴隨而來的就是消費降溫,投資放緩。1975年民間投資衰退3.1%,1976年也近零成長,1982年同樣在出口衰退下,民間投資又呈負成長3.4%,2009年亦然。
由此可知,當出口持續下滑,在沒有出口動能奧援下,消費或投資絕不可能有好表現,更準確的說,「外冷內溫」、「外冷內熱」或許可以存在一、兩季,但當外貿一直冷下去,內需就不可能一直熱下去、或溫下去。
主計總處本次總體指標幾乎全面下修,惟一上修的是民間消費,預測可成長3.05%,而民間投資雖下修,仍有2.65%的成長,因此得出「外冷內溫」的結論,但從歷年的經驗可以曉得,這樣的「內溫」恐難持久,政府得有些心理準備才好。(工商時報)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