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天空 發達公司主任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06-23 16:37

【萬寶週刊】「光」佑台股 誰是下一顆新星?

【撰文/周鉅堯】
分享光電協進會(P I D A)最新統計,去年台灣整體光電產業總產值達2.47兆台幣,占全球光電產業總產值17.3兆的12%,因此,光電產業對台灣的經濟成長發展與GDP貢獻的重要性不言可喻。面臨全球競爭 台灣光電業者腹背受敵而光電產業雖然僅短短4個字,但其中卻包含了半導體、面板、光通訊、光學、精密機械…等多項高科技技術與異業結盟才能相輔相成,其中最重要的面板、LED、太陽能,經過幾十年的產業循環變化,有了大幅度的改變;由半導體延伸出的LED是種能發光的半導體電子元件,透過三價與五價元素組成的複合光源,具有低耗能、發光效率佳、長期壽命等特點。台灣最早自30年前就開始積極發展LED技術,一度產值高居全世界第二,僅次於日本,而同樣由半導體發展出來的太陽能產業,在10年前整體台灣太陽能電池產值達26億,約僅占全球3%,但到2014年,總產值已近1687億,呈現高度的成長態勢;至於TV、手機重要零組件面板,則是自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日本開始將面板技術大量輸出,帶動台灣面板產業高度發展,10年後台灣面板產值已破兆,到2007年甚至衝上世界第一,市占逾40%!但近幾年來,除了受到鄰近的日、韓廠商強勁的競爭壓力外,中國紅色供應鏈的崛起也讓以電子出口為導向的台灣廠商,蒙受價格戰及政策戰的傷害,如在「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推動下,中國LED近40年的發展,已形成上中下游完整的產業鏈,在上海、大連、深圳、石家庄…等7個地方形成產業化基地,國家扶植與補貼政策雙管齊下,讓國內廠商獲利一路下滑;中國太陽能在1999年時發展剛起步,當時太陽能光伏容量僅16MW,但到了2010年,已大幅提升至800MW,後又在十二五計畫推動下,敲定了中國十二五時期太陽能發電機容量目標在21GW以上,到了2014年,整體太陽能光伏容量已達28.2GW,發展相當快速,讓台灣太陽能業者備受威脅。至於台灣GDP重要支柱產業之一的面板業,從2007年衝上世界第一後,受到來自韓國三星與LG的強力競爭,以及日本政府整併SONY、日立、東芝旗下中小尺寸事業,成立了JDI,將高階技術與產品結合發揮了綜效,也跨出了成功的一步,另外中國的京東方、華星光電、中電熊貓、天馬微電子、龍騰光電更持續擴增產線,並大舉挖角台灣高階面板人才,而中國最大面板廠京東方近期也宣布將在福州及合肥分別投資興建8.5代線與10.5代線,台灣面板廠可得緊繃神經!6月1日中國與南韓簽訂FTA,雖南韓輸陸面板零關稅至2025年才生效,但台灣廠商不只須注意三星、LG的動向,中國領導人對自身面板業的未來擘畫,更應持續關注!
分享雖然台灣光電業這幾年面臨全球競賽,包括太陽能、LED、面板以及DRAM被評為4大慘業,有些公司營收及獲利下滑不少,但我們也不要妄自菲薄,其實仍有許多專利、人才及高階技術掌握在台灣業者手中,如友達(2409)、群創(3481)近幾年在4K面板的領先布局,去年就雙雙轉虧為盈,今年獲利則更上一層樓,加上折舊金額進一步減少,目前股價皆低於淨值,後續仍可留意;而LED的億光(2393)去年稅後EPS 5.12元,今年前5月合併營收118.7億,仍較去年同期成長4.3%,未來專注在獲利強、高毛利的產品,並經營歐美市場品牌通路,加上與日亞化「925」、「960」號專利訴訟案在今年5月下旬美國法院勝出,股價自先前高點81元回檔至60元附近,也可逢低擇機布局。國際光電週新品齊發 台廠展現優異研發能力講到先進技術,每個國家及各產業每年總是會有許多的大小展覽及路演,向投資人、業者、研調機構、消費者進行發表,而光電業在台灣最重要的就是於6月16~18日舉辦的「台北國際光電週2015」,這次光電週分為6大區塊,包括平面顯示器、LED照明、精密光學、太陽光電、奈米科技以及國際光電大展,其中國際光電大展包含3D列印、生醫光電、雷射應用…等專區,集結數百家廠商展示最新光電技術,有些公司則展現跨領域研發能力,發表新品,未來將有機會挹注新的營運動能。如過去以龍門機、加工機為主的東台(4526),這次就發表了國內第一台金屬粉床式積層製造(3D列印)金屬設備AM250,利用選擇性雷射熔化技術(SLM)為基礎,不需傳統刀具、模具輔助,將3D圖檔進行切層,以金屬粉墨層層疊加製作金屬成品,未來可用在醫材、航太、汽機車等領域,在傳統機台領域中走出新的路;而東台首季雖因業外匯損0.43億,及轉投資榮田、亞太虧損,稅後EPS僅0.06元,但未來在占營收50%的車用機台維持成長,以及併購法國PCI-Scemm後,營收預計將於2H15開始認列,加上新跨入的3D列印機台,獲利有機會逐季好轉,而東台股價自先前高點36.4元修正至24元附近,已反應Q1財報利空,可留意股價走平整理後向上突破轉折買點。
分享這次的台北國際光電週2015除了分為6大項目外,有些重點項目投資朋友也可留意,包括精密光學區的光感測/影像元件、汽車影像系統,佳凌(4976)、亞光(3019)分別展示了光學鏡頭汽車新應用及OA、3C鏡頭新產品;光電區和椿(6215)展示了新的3D雷射設備,群光(2385)發表了新的3D列印/掃描設備,集盛(1455)也展出尼龍粒、尼龍加工絲以外的三維列印線材新應用;LED區域隆達(3698)開發出使用壽命長達5萬小時以上的「LEAFIA」超薄低眩光LED平板燈具,億光(2393)、光寶科(2301)也展示新型照明燈具,國內LED龍頭晶電(2448)及可成轉投資的光鋐(4956)相偕展出安控用紅外線晶粒,新型大功率晶粒將提供較傳統晶粒2倍以上亮度,有機會展開新局。平面顯示區這次少了友達、群創…等龍頭廠商參展,顯得有點美中不足,但東台轉投資的東捷(8064)以及近期股價強勢的昇銳(3128),也分別發表車用、LED顯示器及新款零組件應用;另外,這次比較特別的是,過去1、2年獲利及股價陷入疲弱的太陽能產業,2場「2015太陽光電應用新紀元研討會」及「PV產業最新發展趨勢」早早爆滿,雖然這次光電週台灣太陽光電區上市櫃公司僅鑫科(3663)材料1家展出,但觀察敏銳的投資法人,似乎早已嗅到了新的投資商機。太陽能投資論壇爆滿 這些人看到了什麼?中國太陽能廠商過去幾年在政府補貼自家廠商、十二五計畫推動下,快速壯大,但也遭受供過於求的惡果,無錫尚德就成為第一家宣告破產的中國大型太陽能集團,而國內廠商也蒙受其害,茂迪過去一年可賺逾1個股本,近幾年則僅小賺或呈現虧損,昱晶近4年皆呈現虧損,與過去稅後EPS動輒12、13元已大不相同;加上去年底美國商務部針對中國與台灣太陽能業者課徵反傾銷與反補貼關稅終判出爐,台廠分別被課徵11.45%到27.55%不等的反傾銷關稅,對國內廠商更顯不利。隨著夏季用電旺季到來,我們可以觀察到疲軟已久的太陽能現貨報價開始改變,下游的多晶電池價格已開始上揚,電池均價上漲至每瓦0.3美元、台灣電池上漲2%至每瓦0.303美元,但上游的Poly、Wafer報價仍續弱,顯示國內上中下游太陽能業者2Q15獲利仍不佳,但報價持穩後,應能有所改善;另外,太陽能發電遲遲無法取代市電,最重要的就是建置成本,每度電除了太陽能模組與施工成本約落在3元附近外,還包括營運維修、配電系統、租金等約1.5~2元,成本加總後每度電至少要4.5~6元,雖與市電每度電約2~4元能有差距,但最新2015太陽光電躉購費率收購價格從4.7521~6.8633元來看,成本若能持續降低,獲利有機會緩步增溫。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