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曾8858 發達集團執行長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5-06-11 19:37

食之味最初的感動

因為咱們沒有藝術家與文人的想像力,書寫自己的旅行更是顯得無力感,而食物的味道,無法用文字或圖像的型式表達,人類五感「眼、耳、鼻、口、手」對應著「文字圖像」、「音樂」、「香味」、「食味」與「觸覺」,後三者實在很難透過間接的藝術,展現或分享給他人,尤其是「食味」。
食物的味道,是各種感官中最主觀的,每個人對味道的懸念,也是最執著、最頑固的。在美食的各種探究中,「媽媽的味道」、「阿媽的味道」、「家鄉的味道」或是「古早的味道」等說法,占有重要地位。似乎一種食物在每個人生活中的最初味道,是種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域,於是漸漸地,人們產生一些想法,譬如我們會開始追尋自己熟悉的菜餚食材或料理的「古早味」。「古早味」代表著一種陳年的回味,是種純真時期的單純享受,是食物帶給我們的「最初的感動」。然而,真正的古早味道相當難尋。那些從小吃到大的食物,都有其既定的可接受範圍,如我們無法接受加胡椒的牛肉麵,我們更無法接受水餃沾番茄醬吃,相同的,若我們看到不勾芡的蚵仔麵線時,鐵定會視為離經叛道 。
所以,我無法體會某家日本人所迷戀,昂貴的小籠包湯店,因為我對於小籠湯包的情感,是停留在30多年前,在基隆和平島上,外省老兵推著攤子喊著「機器饅頭小籠包子!」的回憶。我總覺得,小籠包應該是一種庶民小點心,是那種推著攤子一邊包餡、一邊等著蒸籠出爐的路邊小吃。
對日本人來說,拉麵是一種屬於出外人的簡單外食。特別是昭和4、50年代,日本經濟剛剛起飛時,因應趕時間的上班族,在車站或周遭出現了「立麵」,或為使生意人在應酬喝酒前,先填一碗以保護胃腸,不然就是喝酒到半夜時,僅剩的最後一攤,這是日本人的拉麵文化。或許他們對於日益講究的拉麵料理,也有著如同我對高貴小籠包的相同抗拒心理。在我心中,「味道」這種東西是唯一不必講求改革,唯一不必西洋化、東洋化的。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