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擊敗 發達集團技術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05-16 17:59

別把「庫藏股」捧上天!

鉅亨網總主筆 邱志昌博士2015-05-1307:14
壹、前言
今2015年初以來迄今,美國著名上市公司,如Apple與殼牌石油等,多以公司自有資金計畫購買庫藏股。之所以講說是計畫,是因為這些庫藏股購買,多要依據每個國家公司法規定,是要經過一定程序的。其程序簡述就是,要由公司董事、在最近一次董事會前提案;由董事會主任秘書列入議案,再經董事會正式開會討論通過後,向主管機關報備後開始執行。
以財務理論驗證,庫藏股有宣告、與執行效果。當董事會會宣告,未來將進行庫藏股買進計畫時,市場投資人將認定;該公司股價被內部人認為當下股價偏低,或是公司未來有購併其它公司計畫,或是公司想改善財務結構,降低過於保守的流動比率(Liquidity Ratio)。根據國內外相關文獻研究,買進庫藏股公司,依其不同之目的將會對股價有不同影響。如果是因為系統性風險為護盤而買進,則未來股價再次上揚機會很高。但若是為發動敵意購併,則以維持股價於不墜前提為優先,短期有穩定但無大漲效果。
一家公司買進庫藏股目的有:
一、依據法令規定,在一段時間後將這些買進來股票註銷,以此減少流通在外股數。而在同樣稅後淨利之下,就會因為流通股數減少,而提高公司每股盈餘;再透過合理本益比乘數效果,就可以推動股價上揚。
二、將庫藏股做為員工紅利選擇權(Option)之用,一家公司為鼓勵員工,常有額外分紅制度;員工可以選擇現金、或是拿取公司股票。成長公司的員工,喜歡以股票方式分紅,因為它與現金相比有倍數效果。三、防止公司經營權失落,經濟與產業景氣多有循環,股價也會超漲、超跌,不合理的下跌股價,會使有心人逮到收購機會。公司被併之後、經營團隊改變,也會影響員工升遷與工作權利。
貳、庫藏股給了CEO、對自己經營績效評價、反被動為主動機制!
台灣在2000年8月起,允許上市公司購買庫藏股。其實早在2000年前,台灣的上市公司多會透過,經營者或以公司正式名義,百分之百轉投資一家投資公司。在平日或是股價便宜時,進行護盤或維持自己公司股價。這一個投資公司只要不涉及內線交易行為,對上市公司股價波動的確有穩定效果。但在1997年金融風暴時,不少上市公司因為交叉持股關係,因此在金融風暴外資大舉賣股肆虐下,投資公司持股帳面發生嚴重虧損。而投資公司又將買進股票,質押貸款後再將貸入資金投入股市護盤,因此引發雙重虧損。
而當股票下跌時,投資公司股票因質押維持率不足,而股票當時市價又低之際,金融機構又要它提增擔保品,蠟燭兩頭燒;因此搞到最後,做為擔保的股票,就被質押金融機構斷頭,造成盤面上股價狂跌。
即使沒有這樣的風險,而在承平交易日中,年底時每家公司,也多要以權益法所計算當期投資損益,將它列入上市公司財報;則無論賺賠多會顯著影響上市公司本業盈餘。因此產、學、官界才仿先進國家模式,引進庫藏股制度。台灣庫蔵股制度主要參考國家為,美、日、英與德國。其意義就是,將公司對自己股票操作,透過庫藏股制度正式端上檯面。公司的股票之所以要上市,是因為要建立公司發展所需要,長期穩定的資金募集管道。而上市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股票流通,將經營者的成果與股東分享。
如果反手將自己公司股票買回,則無異於走回頭路。因此購買庫藏股,不能超過公司流通在外股數10%以上;而且在可購進期間中,每天購買數量不得超過當天交易量1/4。例如股本10億公司,其最大購買量為1萬張、每張1,000股,且其累積的購買數量不得超過1萬張。
財務理論對庫藏股研究,有多角度探討。公司委任代理有三方:公司董事會、股東與員工。公司專業經理人(以下皆稱:CEO)必需以營運成果,向董事會與股東負責。站在CEO立場,他一直競業於本業經營,不但要鞏固內部人事安定、戮力推展業務,還要擘畫未來。最後卻只能落得,被股東與董事會指指點點地步,這種不堪、也不公平的地方;庫藏股機制給了予公司CEO,對於自己績效評價,有反被動為主動機制。在財務理論與實務上,衡量CEO的績效指標有下列幾項:一、資產報酬率(Return on Assets,以下皆稱:ROA):將公司財務報表中的損益表(Income Statement),最下面一項的「稅前淨利」,除以資產負債表(Balance Sheet)的「平均總資產」;所謂平均總資產,就是前一期加上這一期總資產平均值。
ROA高代表公司CEO擅用公司所有可用資源,可獲得的經營成果。ROA高代表該項產業是當下優勢產業,或公司具有競爭力強大的產品。
二、股東權益報酬率(Return on Equity,以下皆稱:ROE):就是將損益表上的「稅前淨利」,除以資產負債表上的「股東權益」,它代表CEO是否竭盡所能為股東謀求獲利。所謂竭盡所能指的是,CEO充份運用公司資源;如公司的所有機器設備、人力資源與舉債等貸款行為。
三、EBIT(Earning Before Interest and Taxes)、息前稅前公司淨利。將損益表上的稅後淨利,再加上公司營業所得稅與借款利息。主張以EBIT衡量CEO經營績效的學者認為,CEO的績效高、應繳的稅就高,因此營業所得稅不應由CEO負擔。而CEO以運用槓桿進行資本支出,所必需支付的利息,也是為獲取利益的必要支出,因此這項費用,也不應由CEO績效來承擔。四、公司總市值:即公司每股股價乘以在外流通股數;學者認為,股市投資人會因為CEO作為,而增加或減少持股。如金控公司投資長,上半年如能精準判斷到,全球債市價格已經到達泡沫化。因此在2015年2月起,就狂賣德國或美國政府公債,其獲利經顯現在第一季公司財報上;而公司股價也會在財報結算公佈前上揚。如近期台股市場中的金融類股,2015年1至4月、獲利最好的富邦金融控股公司。
因此等待公司董事會、或大小股東,以實際買賣行為去提升股價,這是所有CEO無法干預的。但如果CEO或董事會,能透過合法的金融操作策略,主動式地提高公司股價、又何樂不為?因為他們是公司的內部人(Insiders),對於公司前景,完全不會有資訊不對稱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庫藏股成為上市公司,穩定或提高自己公司股價,一種重要的財務運作策略。財務理論認為,當公司股價被市場低估之際,公司可以運用自有資金,在集中市場中買進自己公司在外流通股票,提高公司未來每股盈餘。為什麼買進自己公司股票就會提高盈餘?因為就會計的處理,買進自己公司股票時,在會計分錄處理是借入庫藏股、貸出現金;這筆現金就是由資產負債表上,資產子項目中成為現金的減項。而庫藏股也就成為,資產負債表右下方股東權益,流通在外股本的減項。
肆、上市公司可善用庫藏股、維持公司短、中、長期股東權益!
這一年以來在S & P 500大企業中,積極買進庫藏股的公司有Apple(預計買進額度:158億美元,以下同)、IBM(132億美元)、艾克森石油公司(98億美元)、思科公司Cisco(98億美元)、甲骨文Oracle(77億美元)、Home Depot(75億美元)、富國銀行Wells Fargo(73億美元)、Microsoft(85億美元)、Disney(65億美元)、Procter & Gamble,P&G(60億美元)、及嬌生Johnson & Johnson(55億美元)。
在這些公司中,以甲骨文公司股價多頭氣勢稍弱。由圖檢視,該公司股價自2013年之後,上揚速度非常緩慢,在這幾年美股多頭行情中顯跟得辛苦。Oracle是全球第二大資料庫軟體公司,成立於1977年,在2004年時其總市值達到640億美元。但2000年也是該公司成長的衰退開始,雖然該公司推出MS資料庫,要搶佔高檔軟體市場,但遭到IBM與Microsoft技術提升的強大競爭,市佔率下降6%以上。此後Oracle公司開始對仁科、昇陽電腦公司等進行敵意併購。一家要購併對手的公司,會有幾項可預見的發展:
一、該公司股價必需維持,在一定的中價位以上;在購併過程中最常見的是,以部份現金與股票換股方式,將對方的可控制股權買下來;因此如果股價太低,則不利於主動發動購併。
二、對於發動購併的公司,該公司股東會用放大鏡去檢視,公司買到的是好貨Good Bank?還是爛的番石榴?還會去檢視是買貴了、還是物超所值?大約有2/3的購併行動中,發動購併公司股價、大多會在事件宣告日時下跌;因為一般股東對併購對象,存在資訊不對稱。以此財務理論驗證,Oracle之所以會以現金,進行公司庫藏股買進計畫;主要目的在於維持公司,在進行購併過程中股價穩定。
美股上市公司,在此股價指數居高檔之際,進行規模不算小的庫藏股買進計畫,非常容易引發股東的負面想像;如歸因於公司CEO、或董事會是以庫藏股之買進做為煙霧,以利於自己申到出脫股票等等。但如果深入各家公司,研究其長期的經營發展,將可以見到各種不同的訴求。如Oracle公司是為購併同業;而IBM與Apple是為,要以股價上揚的市值增加方式,取代現金股利。將庫藏股註銷,可提升EPS(每股盈餘)的效果,要比發放股利給股東還大得多;而且對高所得者而言,現金股利將會增加所得稅,但股票價差所課到的資本利得稅,反而被美股大戶認為理所當然,因為美股課征證券交易所得稅由來以久。以目前台灣的稅制,也有可能漸漸往此方向發展,因為現行所得稅的最高稅率,已由40%提高到45%,而證所稅還未全面化,買進庫藏股、註銷股本、提高EPS、拉高公司總市值,可能要比發放高額現金股利的稅賦成本低?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