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碎了 發達集團監事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5-05-14 14:33

王利芬:創業型企業的五不要

從央視主持人華麗轉身到優米網創始人,年過半百的王利芬覺得這兩種角色最大的不同在於互聯網的不確定性,不像在央視走的路是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她的人生道路正如她曾說過那樣,“我永遠在主宰我人生的命運的選擇,即便我的命運被別人主宰過,我也要把它扳回來,重新主宰。”
在她看來,文化人創業有幾道難關:
第一,從知識精英轉型之後對商業這個字眼適應的心理關
第二,從工作室模式向公司模式的戰略定位關
第三,把作品變成產品的行業關
第四,與投資人打交道時對投入產出這樣的思維方式不適應的磨合關
第五,將公司目標用制度和機制來實現的管理關
總之,這是一個痛苦的蛻變。
以下為王利芬的經典語錄部分整理:
1、做成一件事情為什麼難?因為想清楚就不容易,不是別人告許你你就想清楚了,而是真正從你心中悟到。而從想清楚到做到又需要一段時間,因為從哪裡著手,先做什麼後做什麼做不好有否對策等等又需要一段時間。而一個決策人想清楚了,執行的團隊真正理解到位還需要時間,並且在做的過程還需要微調需要收錯。
2、一件事情如果你沒有經歷過,別人就算告訴你,你的理解也是有限的,而要命的是,你聽時時候覺得是全部理解了,其實理解的少得很。
3、我看到很多朋友之間的關係從好變為不好的原因就在於,之前人家幫了你很多,後來人家不能一直滿足你的需求,或者你更多的求助。遇到這樣的情況後,第一,反思自已的貪婪,第二,珍惜人家曾經的幫助,第三,盡量想著也給別人一些幫助,聽朋友曾說,他跟某某吃飯十多年,另一位從未付過帳也未曾顯示意願。
4、所謂創業,就是每天克服困難,渡過難關;最大的困難就是鬼門關。
5、我們的世界進入一個不確定性越來越大的時代,要真正把握這些難以把握的不確定性,對於企業來說,既不是尖端的技術、豐富的資金、企業運行的經驗,而是對“人”的生活的深刻理解。對於互聯網企業來說,互聯網的未來更在“人”中。
6、許多工作只需要靜下來稍動腦筋就會想出比原來更好的辦法,只要稍稍用心就會讓某些環節比原來做得更好一些,只要稍有耐心就會找到做一件事情的規律性的東西從而讓自已在這位職位上游刃有餘。可是,據我觀察,願意這樣做或者能夠這樣做的人並不多,這是為什麼?大家知道癥結嗎?
7、文化人創業的幾道難關:第一,從知識精英轉型之後對商業這個字眼適應的心理關。第二,從工作室模式向公司模式的戰略定位關。第三,把作品變成產品的行業關。第四,與投資人打交道時對投入產出這樣的思維方式不適應的磨合關。第五,將公司目標用制度和機制來實現的管理關。總之,這是一個痛苦的蛻變。
8、創業企業五個不要:第一,不要把資金來源重點放在投資人身上。第二,不要把業務主體放在關係戶上。第三,在戰略不明市場不清時不要隨便投入市場費用。第四,不要想人才一步到位,公司發展的各個階段需要與之匹配的人才。第五,不要隨意吸收股東,更不要全員持股,股份是公司未來發展的生命線。
9、創業者最要命的能力就是判斷力,判斷力是智慧的最高體現,而判斷投資人的話就是對判斷力的最好的檢驗。

10、很多時候一件極為正確的事如果是別人告訴你的,而不是從你頭腦從你心裡想明白的,你仍然不可能抓住它。
11、創業中,把一個業務做成可規模可批量可持續發展,也就是把業務進行了產品化,這是一個質的飛躍。飛躍前,公司的業務常常只是幾單買賣,也就是個項目公司;有了這個飛躍後,就是一個可持續發展可做大規模的有潛力的公司。而這一步不是那麼容易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看到市面上有太多的小公司長不大。
12、剛剛在東邊的一個酒店前面看到華為的任正非先生,他從一個出租車上下來,穿一件灰色棉襖,比較憔悴,後面只有一個女職員跟著,很低調很低調。我看到他心中充滿了對他的尊敬之情,在中國,能把一個企業做成這樣實屬不易。企業家是社會極為特珠的綜合型的優秀人才,我越來越深入認識到這一點。
13、世界上其實路很多,只要你把自已的路走通就行,並沒有一定之規。但是,事物的發展是有其規律的,創造自已的道路並不是無視事物發展規律。比如有兩條規律在我們的生活中一直被反复應證:欲速不達、物極必反。
14、創業公司短時間大批進人會留下許多問題:第一,新老員工之間不熟悉也缺乏交流不利於工作。第二,無法認真篩選導致不合適的員工進入從而加大沉默成本。第三,常常會出現一個頭兒進來跟進他的老部下,當負責人離職時部下也紛紛走人。第四,對企業文化是一個較大的挑戰。結論:超常的東西都會付出代價。
15、創業中或職場上同時起步為什麼最後結果卻千差萬別?這取決於三個最重要的因素,第一是否有更強烈的願望,也就持續奮鬥的動力。第二,是否有良好的思維方式,說通俗一點就是做事的方式。第三,比別人多吃苦和對壓力的承受。重點其實在第二點,許多人是輸在這一點上,具體做法是做事缺佈局缺系統缺方法。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