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6/35/63514.jpg)
-
股懂 發達集團營運長
-
來源:權證
發佈於 2015-04-19 10:54
造市不佳券商 擬限制發權證
為進一步改善權證造市品質,金管會將「胡蘿蔔與棒子」並用,除了給予造市品質佳的券商獎勵外,擬自下半年起,限制造市品質差的券商發行權證檔數,甚至禁止發行;受衝擊最大者,料為避險能力不佳的中小型券商。
金管會自去年第3季起,實施「權證發行人評等分級及獎勵措施」,每季對各家權證發行券商的造市品質及交易規模進行評等,分為A、B、C三級,並於次季對A級及B級發行人予以獎勵,包括擴大權證發行額度、連結標的範圍及調降上市(櫃)掛牌費等,以鼓勵券商積極造市。
金管會正在改進獎勵措施的評量標準,將再納入一些條件,更有效地讓造市品質佳的券商獲得獎勵,品質差的則限制發行,以更精準的反映造市品質好壞。
金管會官員表示,仍會保留A、B、C三個分級,但不見得被評為A或B級的券商,就一定能獲得獎勵,關鍵是衡量的分數。
比如說,班上第一名卻只考50分,因為分數太低仍無法獲得獎勵;被評為C級的券商,還要再符合某些要件,才會被限制發行權證。
近年來,不少權證投資人反映券商消極造市,使價差擴大。
比如說,造市規則規定,券商委買報價要維持100張以上,但有些券商買盤只掛10幾張,遠不及規定要求,導致投資人要買卻買不到;這種現象,又以中小型券商最常見。
官員指出,價內的權證避險成本高,部分避險能力差的券商因而消極造市。但既然券商發行權證,就有造市責任,若缺乏壓低避險成本能力,實無必要大量發行,讓市場上充斥沒有交易量的權證。
去年上市、上櫃權證發行檔數約2.5萬檔,比前年成長26%;累計今年前3月,認購(售)權證發行檔數為6,441檔,發行金額為511.91億元。
比去年發行檔數4,366檔、發行金額434.99億元顯著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