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Health 發達集團副董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03-11 15:42
歐QE 5指標定成敗
歐洲央行(ECB)規模達1.1兆歐元的量化寬鬆(QE)周一正式啟動,歐元區各國央行購買政府公債能否有效拉抬經濟,英國金融時報提出5大衡量指標,包括通膨率和歐元走勢等。
1.通膨和通膨預期。創造就業或提振經濟成長並非ECB職責,將通膨維持在2%的目標才是ECB的首要任務。歐元區物價出現5年來首次下跌,雖然大部分是受油價重挫拖累,但歐元區過去2年皆未能達成通膨目標。
ECB預估今年歐元區物價可能持平,但啟動購債計畫後,2017年前通膨可望上升至增加1.8%,不過該預測係假設未來油價將會反彈。倘若通膨能回升至2%左右,這也代表QE是刺激通膨的有效措施。
2.歐元貶值。在ECB展開QE的前幾天,美國發布2月就業報告優於預期,令市場認為聯準會(Fed)在今年中升息的機會大增,使得歐元兌美元重貶至11年低點。若歐元維持弱勢格局,歐元區的商品將更具價格競爭力,有利提振歐元區出口。
3.經濟成長。歐元區身陷債務危機多年,經濟成長幾近停滯,ECB總裁德拉吉樂觀預期歐元區經濟即將擺脫頹勢。德拉吉將這一切歸功於QE,儘管在周一之前ECB尚未開始收購公債,但德拉吉表示是宣布QE就後已經為歐元區經濟帶來正面影響。
4.銀行借貸。自2008年爆發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歐元區的銀行借貸一直低迷不振,實行QE可望促使銀行出售手中的公債,同時增加放款或購買其他資產。觀察歐元區銀行借貸是否回溫的重要指標包括季度銀行借貸調查,歐元區的借款利率也值得參考。
5.負殖利率。歐元區的公債殖利率相繼趨向負值,據JPMorgan數據顯示,歐元區約有1.6兆歐元的高評等政府公債殖利率降至零以下。ECB上周表示,願意買進負殖利率債券,但殖利率底限為負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