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發達集團副董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03-08 14:23

穩定績效 境內基金首要課題

國內投信該加油了!主管機關為境內外基金做了相當多的「差別待遇」,但一、二年下來似乎看不到成效。根據投信投顧公會以及碁石智庫資料統計,2014年境外基金淨上架僅9檔,卻吸引高達2,785億台幣的淨申購金額;相較之下國內投信去年募集了54檔新基金,一年下來卻反倒淨流出千億元資金!
前投信投顧公會秘書長蕭碧燕表示,國內投信近幾年來每年都募數十檔新基金,但國內投信基金規模始終在原地踏步,顯示國內投信募集再多新基金也沒有用,且幾乎都是靠著募新基金,勉強留住資金。
碁石智庫總經理陳蘭會表示,境內基金減少主要是去年12月因年底作帳效應,有1,030億台幣的淨贖回所致。
探究國內投信規模裹足不前原因有很多,陳蘭會指出,銀行喜歡賣境外基金是因為銀行理專每月都有手續費業績壓力,境外基金收取的手續費率在1.5%~3.0%,比境內基金高,一些熱賣基金也提供B股(手續後收)及高配息,再加上境外基金給予通路回饋及獎勵都較境內基金來得高,因此銀行信託部及理專都比較喜歡賣境外基金。
但境內基金留不住投資人的錢,不單只是銀行通路喜歡賣境外基金,可否持續吸引投資人資金最重要因素還是「基金績效」。國內基金績效不佳嗎?以去年境內外基金績效作比較,績效排名前2名者都是國內投信發行的跨國基金,分別是群益印度中小、及永豐滬深300紅利指數基金,且過去國內投信所操作基金也曾有輝煌的成績;但蕭碧燕說,「問題出在績效不穩定!」,投資人只要受過一次傷就嚇到了,更不可能跟基金長相廝守!
蕭碧燕指出,要解決境內外基金規模差距光靠「差異化管理」是沒有用的,除非國內投信基金績效要更爭氣,否則短期內恐「無解」!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