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發達集團副董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02-18 14:00

機器人產業起飛 台商搶進布局

由於工資攀升導致勞動競爭力下降,大陸工信部積極推動機器人產業規畫;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表示,隨著汽車和電子產品工廠自動化程度提高,到2017年,中國大陸工廠使用的機器人數量將成為全球第1。有鑑於此,台商也積極朝向此方面布局。
IFR祕書長Gudrun Litzenberger分析,現階段推動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是汽車產業,未來2至3年將是電子產品產業。資料顯示,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不過當前在機器人使用密度上遠低於其他發達國家。
大陸製造業中,目前每萬名工人對應30台機器人,但其他已開發國家如韓國、日本、德國、美國所對應的數量分別是437台、323台、282 台及152台。
換句話說,大陸的機器人產業在未來擁有巨大的增長潛力;IFR預測,大陸工業機器人需求將以25%以上的年增速高速增長;尤其在受到汽車製造商在大陸加速擴廠,以及工資上漲導致大陸勞動競爭力下降影響,到2017年,大陸工業機器人使用量將倍增至42.8萬台。
然而,對這樣一個迅速興起的產業,大陸卻面臨著尷尬處境。在大陸的機器人市場,唱主角的是日本FANUC、安川電機、瑞士ABB及德國KUKA等外國巨頭,尤其是日系廠商市占率高達60%以上,而全部大陸國產廠商加起來只有約10%。
根據調查,大陸機器人產業規模尚未形成,缺乏大型支柱企業 ,也沒有形成有影響力的品牌,其規模僅占全球機器人市場的4.5%。
市場嗅覺靈敏、反應迅速的台商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大商機。尤其機器人產業的關鍵零組件,如電機、驅動器、減速器等主要都靠進口,製造業台商轉型,也將搶進機器人關鍵組件的專利技術,打造設計、製造、安裝的一條龍服務。
以去年8月發生台商中榮金屬爆炸事故的昆山市為例,爆炸案讓昆山產業環境產生劇烈變化,台商評估,與其花錢升級設備,不如徹底進行結構轉型,由電機結合設備製造打造的機器人產業,成為轉型主流趨勢,台商工廠正全面加速改造。以昆山來說,當地的高新區與機器人產業園區正適合台商就地轉型升級。
昆山高新區機器人產業園首家進駐台商、華斯雷奇機器人科技公司董事長黃坤榮指出,世界經濟增長引擎即將由IT(電子科技)進入RT(自動化機器人)時代,而機器人產業預估起碼會有80年的黃金歲月,要比淪為「毛三到四」的PC產業榮景看好。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