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Health 發達集團副董
-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02-18 13:59
美股震盪續強
在美國聯準會終於結束量化寬鬆(QE)政策,歐洲央行(ECB)卻緊接在今年1月啟動QE,再度為2015年初的全球市場丟下1顆震撼彈。在新一波寬鬆資金浪潮席捲而來,經濟學家預期可望為今年歐美股市帶來支撐,並為亞洲債市吹起新的泡沫。整體而言,今年全球經濟將面臨3大分歧,分別是央行政策分歧、經濟成長分歧與投資機會分歧等。
在全球貨幣政策趨向寬鬆下,已促使主要國家公債價格今年來大幅勁揚,導致與債券價格呈反向走勢的殖利率紛創新低,其中德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已降的比日本還低,至於歐元區公債也約有3成殖利率降至負值。
當全球經濟成長逐漸放緩之際,美國再度扮演全球經濟成長引擎的主角。受惠於獲利成長、低利率、原物料價格與就業市場持續復甦,讓美國經濟持續向上。反之歐元區經濟卻停滯不前,甚至可能瀕臨衰退命運,至於日本的安倍經濟學也可能失靈,難以走出通縮泥淖。
因此經濟學家認為在這3大經濟趨勢下,就股市投資方面,美股在基本面強勁帶動下,仍將吸引海外資金持續流入,但漲勢將不如過去幾年高達兩位數增幅,而且震盪也會大幅加劇。
至於歐洲股市受惠於資金行情支撐,也有機會上漲,特別又以金融股漲相最佳,不過希臘新政府與歐盟及國際貨幣基金會的債務談判,將是影響歐股後市表現的一大變數。如果雙方無法找到共識,或希臘甚至陷入脫歐危機,恐對歐股帶來新的風險。
此外,新興市場的印度則因改革題材與內需龐大商機,也將持續受到投資者的青睞。
就債市投資契機,過去美國實施QE,曾造就美國高收益債的大多頭。如今換ECB接棒推出QE,也有機會造就歐洲高收益債的榮景。此外由於歐洲公債殖利率已經過低,將促使這波歐洲寬鬆資金轉入新興市場,特別是亞洲國家尋求較高的報酬率。分析師指出公債殖利率較高的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都可望大幅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