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lth 發達集團副董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02-18 13:56

抗通縮 各國央行陷苦戰

全球央行在對抗通貨緊縮威脅的戰爭中正陷入苦戰,為加強戰力,今年來已有多國調降利率與擴大貨幣寬鬆,然而由此也對全球金融市場至少形成三大影響:主要工業國公債殖利率呈現負值成為新常態、新興市場資產泡沫再起與貨幣大戰。
全球經濟在後金融風暴時代的復甦情況並不理想,儘管美國經濟反彈趨於穩健,但是歐洲與日本的復甦情況卻令人憂心,都有再陷衰退的危險。在此同時,商品需求大國中國經濟成長減緩,也對全球商品出口國造成衝擊,並使商品行情低迷不振。
復甦不振,產業與消者需求低迷,使得通縮威脅逐漸擴大,歐元區與日本的情勢尤其令人擔心。然而自去年6月以來,油價一路重挫,迄今儘管有所反彈,但仍是較起跌之前腰斬。油價重挫,加重了物價下跌壓力,進而使得通縮威脅的陰影更形深重。
例如歐元區,在去年12月已陷入通縮,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1年前下跌0.2%,進入今年之後通縮情況更嚴重,1月CPI較去年同期下降0.6%。再看日本,迄去年12月止,CPI增幅已連三個月縮小,有人擔心2月就會陷入通縮。
為加強對抗通縮與刺激經濟,今年來已有十幾國的央行調降利率或擴大量化寬鬆,包括歐洲央行宣布自3月開始進行每月購買公債600億歐元的量化寬鬆行動。
央行的降息與寬鬆行動短期內難以看出刺激物價與提振經濟的效果,然而對國際金融市場造成的影響卻相對明顯。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