瑋祥 發達集團稽核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02-03 13:40

工業地容積放寬 營建署、財部︰助漲炒作

〔記者邱柏勝、黃佩君/台北報導〕經濟部擬提高工業用地容積,讓廠房可朝向立體化運用,解決工業用地不足問題;但營建署、財政部質疑,此舉恐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無法對症下藥,只會更加助漲工業用地炒作,無法解決用地不足問題。
北部工業地兩年漲49%
根據經濟部調查,自二○一一年至二○一三年,全台工業用地以北部漲最多,漲幅達四十九%;中部上漲三十九%;南部上漲三十七%。全台「最貴」的是新北產業園區,近年來飆到每坪一二○萬元以上,造成廠商投資一地難求。
全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上週建議,礙於老舊工業區廠房功能不符廠商所需,希望能提高五十%的都會型園區容積率,由現行二一○%容積率提高五成到三一五%。
轉手獲利數億 課不到稅
但營建署官員卻不贊成,強調過去因非都市計畫範圍內的工業用地未納入課稅,造成炒作資金大舉流入,曾有投資客以法拍取得新竹湖口工業區土地,一年內轉手獲利數億元,不僅不須課徵奢侈稅,連土地增值稅也課不到;未來若提高工業用地容積率,豈非是增加「誘因」,讓更多炒作資金流入,推升地價更高昂,讓真正想投資設廠的業者更難找到土地。
為遏止工業用地炒作亂象,財政部修正「特種貨物及勞務稅條例(奢侈稅)」,將工業用地納入奢侈稅課稅範圍,並於今年一月廿三日經立法院三讀通過;財政部估計,新法上路後一年約可增加一億元稅收。財政部官員也認為,提高容積只是「頭痛醫頭」的做法,並不適合。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