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柿子 發達集團副董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5-02-02 15:09

保單擬制式化 壽險業反彈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鼓勵壽險市場開發新商品,但保險局政策卻反其道而行,擬要求壽險業未來銷售特定傷病及重大疾病商品時,要依照保險局列出的「排列組合」方式銷售,且最多只能有3到4種商品組合,引發壽險業反彈,認為大開市場倒車。
保險局在農曆年後,將新增多項商品銷售新規定,其中一項要管「保單怎麼賣」,讓業者覺得不可思議。其中,保險局之前已重新「定義」7項重大疾病及22項特定傷病內容,規定各公司未來銷售的保單,只要有這29項疾病,都要用相同定義;因為在各項疾病定義「標準化」後,未來理賠標準將一致,不會發生保戶買A公司保單可以賠、但買B公司保單卻不賠的問題,保險局此舉避免理賠爭議,業者都贊成。
但保險局針對壽險業未來要怎麼賣這29種疾病保障,提出3到4種「排列組合」群組,擬規定壽險業賣相關商品時,只能有幾種選項;例如有種組合是,一張保單全包「7大重疾加22項特定傷病」保障,另一種則是「7大重疾加22項特定傷病的任一項」。
壽險業者說,保險局這種規定,等於將保險商品「制式化」,未來壽險業開賣的相關保單,會被迫長得「一模一樣」,反而激化業者必須殺價競爭,並扼殺保險新商品發展空間。
外商業者說,英國和新加坡保險監理機關,也曾針對保單的疾病內容重新定義,但沒有保險監管機關會去管業者「保險內容要怎麼設計、怎麼賣」,台灣保險局這種監理方式是大開市場倒車,且又是全球唯一。壽險公會近期將向金管會反映市場意見,希望保險局三思。
保險局官員表示,針對重大疾病與特定傷病商品銷售內容規定,若壽險業者有意見,會再與業者討論。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