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果粉 發達集團副總裁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14-12-27 09:30

急性期冰敷 恢復期熱敷

「我應該冰敷還是熱敷?」這是臨床上病人經常問到的問題,更容易會混淆使用的時機。
冰敷會造成血管收縮,減少組織液滲出,還有止痛效果;而熱敷會造成血管擴張,增加血液循環,有利組織修復。因此,在受傷急性期所造成的紅腫熱痛,冰敷可以減少腫脹,還可止痛,所以急性期要冰敷。
當進入恢復期後,受傷的組織需要進行修復,這時提供足夠的血液循環就很重要,一方面可以提供所需養分,一方面把代謝廢物帶走。
那要冰敷多久呢?冰敷時要注意什麼?剛受傷時就應該馬上要冰敷,至於要冰敷多久要看受傷的情況而定。假如紅腫不嚴重,一般建議 48小時內都可做冰敷。冰敷的時間如感覺到麻就要休息一下,大約 10至 20分鐘左右。期間要間隔 1小時,以避免造成凍傷。
如果受傷嚴重,要冰敷到什麼時候呢?簡單的判斷方法,就是當用手去觸摸患處不再感到溫熱時,就可以停止冰敷。還有急性期剛過,患處不再有溫熱感時,可冰熱敷交替幾天,然後再改純熱敷。
急性損傷後,什麼時候可以推拿?推拿可以增加局部循環,放鬆肌肉,解除沾黏,作用類似熱敷,因此除非是脫臼或骨折需要及時的整復,否則急性期不應推拿。
臨床上常碰到病人訴說在受傷後反而變成更腫、更痛,經詳細詢問後發現,這類病人大都自行在患處按摩,想要加速復原,沒想到卻造成反效果。
臨床上也常見到有些病人因工作需要,受傷後沒有適當的休息而造成患處腫痛增加。這都是急性損傷後需要注意的事項,才能促進早日康復,減少後遺症的發生。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主治醫師劉三榮提供,記者翁順利整理)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