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兆元 發達集團董事長
-
來源:哈拉閒聊
發佈於 2014-11-19 01:44
林靜芸醫師/盡早學會獨處
林靜芸醫師/盡早學會獨處
【聯合晚報╱林靜芸醫師】 2014.11.18 02:44 pm
一名65歲的女性小腿被摩托車的排氣管燙傷,因為有糖尿病、血糖沒控制好,小腿傷口難癒合,她輾轉來到我的診所。我拆掉紗布,她就開始哭泣,站在一旁的兒子大聲說:「醫生還沒碰你,你就哭,傷口不換藥怎麼會好呢?」
她的傷口屬三度灼傷,皮膚全層壞死,需要清創及至少三星期的傷口修護;我一面治療,一面叮囑她:「血糖要控制,營養要補充,小腿的血液循環要注意」。
但她只顧著哭,旁邊的兒子說,媽媽白天一個人在家,不知道她三餐吃什麼,但是發現她一天吃掉一包零食,有時是巧克力,有時是花生;每回去醫院檢查,血糖、膽固醇都大超標,調整處方用藥也沒有改善,還發現下肢血液循環障礙。
糖尿病的人下肢傷口癒合困難,我勸她除了照顧傷口,也要控制糖尿病,三餐最好定時定量。
結果她聽了反而哭得更厲害了,她說丈夫早逝,自己在菜市場賣衣服,拉拔三個孩子長大,現在孩子翅膀硬了,一個個離開,她一個人住、一個人吃飯,怎麼煮也不好吃,乾脆不煮,靠電視及零食過日子。女人說,她年輕時精力充沛,每天都想早點醒來賺錢;現在卻希望永遠不要醒來,日子太沒意義了。
戰後嬰兒潮(1945至1964出生)的人,常被稱為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子女棄養的第一代,這個女人有三個孩子,但他們為自己的生活奔波,沒時間也沒能力陪伴母親,讓母親必須一個人過日子。
「老人獨處」變成現代社會的問題,老人重視親情,盼望家人團聚,一旦獨處,容易發生心理障礙,出現緊張、恐慌、焦慮等情緒。醫學研究證實,愈早學會獨處的老人愈長壽,而且生活品質愈好。
獨處不是孤獨,獨處是隨心所欲的生活方式。傳統老人等兒女回家孝順他們,但家人總有離去的一天,工作、同事也不可能常伴身邊,這種心態要調整,獨處的老人擁有更大的自主權,可以拜訪親友,也可以接受探視!
另外,獨處可以讀書、寫字畫畫、自酌自飲、靜心品茗、唱歌自娛,自己打理自己的生活,照顧自己的健康,鍛鍊心智、勞動身體,其實比較養生。俗話說,靠別人不如靠自己,子孫不管如何孝順,人生到頭來終究要獨自面對,獨處是一種生存技能,最好盡早學習。
(作者為聯合整形外科診所院長,本文由慈月基金會贊助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