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ligent 發達集團副董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11-08 20:17

10月出口269億美元連9紅 對韓國依賴度變低 24年來首見入超轉出超

財政部昨公布10月出口269億美元,年增0.7%,為今年2月以來最小成長,仍創下連9紅;前10月出口2615.3億美元,年增3.2%。台灣10月對韓國從入超轉為出超,創24年來首見,雖然金額不大,但是否成為未來趨勢頗值得觀察。
台灣10月出口低成長,在預期之外,但特別是對韓國從1990年之後的入超情形,10月再度轉為出超,出超金額0.5億美元。
電子市況持續暢旺
財政部統計處長葉滿足解釋,觀察台灣自2006、2007年以來,對韓國入超金額已逐間縮小,10月因我國對韓國的電子出口增加,對韓國進口礦產減少,一來一往導致出超的結果,說台灣對韓國的依賴度變低較適合,但還看不出韓國對我們的依賴度變高。
政大金融系教授朱浩民表示,端看1個月表現還不準,只顯現出端倪,是否成為趨勢還要繼續觀察11月,甚至到年底的表現。韓國最近經濟成長與三星都表現很差,近期韓元也隨日圓貶值,未來台灣與韓國出口競爭,是否可機會出現替代性仍要觀察。
10月電子產品市況持續暢旺,但石化產品需求疲弱,觀察10月主要貨品出口,電子產品出口逾91億美元,為歷年單月次高水準。10月積體電路出口68億美元則創歷史新高。
葉滿足說,台灣的強項為電子產品,技術仍維持優勢,也是今年支撐出口的重要因素,與韓元或日圓貶值沒有太大影響。而10月手機仍然減很多,10月減了5成以上。
台灣爆發黑心油事件,但官員表示對出口影響不大,台灣出口油1個月約1000萬美元,10月滑落至600多萬美元,減少35%以上,但因油品佔整體出口比例不大,因此對台影響不大。
10月出口概況
油品出口減少逾35%
10月交通運輸設備、光學器材出口也較上年同月成長,然而礦產品、塑橡膠及其製品與化學品衰減。前10月出口以電子產品最為活絡,基本金屬及其製品、機械與交通運輸設備等亦溫和回升,礦產品、光學器材、資訊與通信產品則相對疲弱。
10月出口市場則長消互見,對中國與香港、日本、美國都有成長,對東協小減,對歐仍下滑12.8%。美國已邁向復甦,未來出口表現要看美國景氣。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