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芮ㄣ 發達集團副處長
來源:財經刊物   發佈於 2014-10-29 22:02

借錢上網就搞定 中國互聯網來台分享經驗

2014年10月29日20:09
中國近年崛起「互聯網」,將互不認識的兩個人,透過網路,串起資金借貸的關係。中國人行研究局長陸磊今日在兩岸合作研討會表示,互聯網本質仍是金融,但打破傳統金融模式,具有低交易成本、低門檻的金融服務特性。
互聯網平台運作是,有資金需求者可上網登錄,該平台就會幫忙尋找願意借錢者。如A想借2萬人民幣,B願意出借,且只要在自己帳戶加值2萬人民幣,再按下網頁的投資健,就可借錢,賺取8%高息。
陸磊說,互聯網客群相當年輕,多沒超過30歲,且以免抵押、免保證人的資金需求借貸,而互聯網就提供了很好的融資管道。但他也認為,互聯網最大風險是借貸者捲款走人,而中國最大的監理底線,就是不能發生系統或區域性金融風險。
陸磊認為,互聯網的監理,要打破現有「機構式」的管理,而是按「功能別」和「系統性管理」,例如只要做支付,不論線上或線下,全依中國人行的法規辦理。陸磊也說,所有金融的創新,都離不開「帳戶」,帳戶開在哪裡,金流從帳戶串流,監理要關注的是風險形式的轉換。
另外,台灣金暨台銀董事長李紀珠今日出席2014兩岸金融研討會,談到互聯網議題,她表示,台灣是成文法制,屬剛性法條,政府沒有說可以做的,就不能做,可是大陸也是大陸法系,有一樣的法規,但台灣相對審慎,她表示,她個人給予互聯網正面評價,希望政策可以適度鬆綁。
李紀珠表示,互聯網可交易金額低、交易有效率,發展過程帶動周邊產業發展,且連小微企業和一般民眾都可提供服務,完成普惠金融的理想,若未來發展有成,應該可以給予互聯網金融很高評價。
她表示,對中小企業和一般大眾會有幫助,但目前在台灣發展沒有像大陸這麼熱絡,與台灣的銀行過度競爭有關,因為民眾很習慣去分行送茶倒水的感覺,加上台灣政策環境以「政府給多少、業者才能做多少。」為主要精神,因此台灣發展互聯網,大環境不如中國大陸。
金融主管表示,中國發展阿里巴巴、騰訊等業務以後,銀行才發現自己錯失了什麼商機,但現在台灣的互聯網業務主管機關是金管會,相關業務就視同銀行業務,被高度監管,發展空間自然受到限制。
台大工商管理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及商研所所長陳文華也在研討會上也指出,日前數字公司被起訴,他只是在做遊戲點數交易,可是竟然被起訴了,台灣的政府同時鼓勵開放,又同時叫業者法規未成前不能偷跑。陳說:「這是很怪胎的事情。」
陳文華比喻,台灣政府推動互聯網的態度,就像是在你身上綁了100條橡皮筋,再叫你往前跑;但對業者而言,多半會希望你政府先讓我跑,有狀況,再一條一條綁上橡皮筋,上路以後若有什麼規範,可以逐一克服。(廖珮君、陳瑩欣/台北報導)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