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loads/avatar/05/28/52867.jpg)
-
小果粉 發達集團副總裁
-
來源:健康養身
發佈於 2014-10-26 17:25
秋燥 乾咳不停
中秋過後漸漸轉寒,空氣中的濕度也降低,不少民眾覺得口乾舌燥、嘴巴苦、喉嚨痛,甚至心情也跟著焦慮煩躁、睡不安穩,這就是中醫所說的「秋燥」。新營醫院中醫師黃盟珠表示,秋天應該注意飲食,再做一些內斂的運動,才能讓氣血運行順暢,遠離不適。
黃盟珠說,中醫所說的「肺」,除了肺臟之外,還包含皮膚、毛髮、鼻腔、咽喉、氣管等。燥邪影響肺臟,耗損身體水分而出現口乾、唇乾、鼻乾、咽乾、大便乾結、皮膚乾裂等症狀,例如出現類似感冒的咳嗽現象,但通常只是乾咳且感到口乾舌燥,不會頭痛、喉嚨痛、流鼻涕,就有可能是秋燥引起。
有些秋燥患者以為自己是火氣大,自行服用黃連等苦寒藥,或喝青草茶想要降火,結果燥症沒有消退,反而因為過度寒涼導致腸胃不適。
她強調,秋天應該早睡早起、增加睡眠時間,斂陰養氣。起居有度,再做一些聚氣、內斂的運動,例如氣功、太極、瑜伽、散步、慢跑等,才可以帶動身體放鬆,讓氣血經絡暢通,提升五臟六腑的功能。
飲食方面,秋天吃些平潤的食物較好,例如梨、百合、玉竹、沙參、石斛、荸薺、枸杞等,可以潤心肺、養胃陰,還要注意多喝水。炸烤與辛辣等燥熱食物應儘量避免,以免耗傷津液、加重秋燥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