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邊一朵雲 發達集團營運長
來源:盤後分析   發佈於 2009-04-03 14:37

04/06號傳真稿筆記

國際股市大漲 空手心動難耐
逾兆美元貨幣基金開始鬆動
儘管全球股市第一季強勁上漲,但美國公債殖利率低檔徘徊,貨幣市場基金規模仍居高不下,顯示全球投資氣氛依舊是保守謹慎,大部分的資金仍持續停留在保守體系中,何時轉趨積極?數兆的貨幣市場基金是否鬆動,將是觀察指標。
全球股市第一季反彈,帶動部分投資大師開始重返多頭陣營,喊買全球股市,但從全球資金流向來看,現下全球的投資氣氛依舊是保守多過樂觀,謹慎多過躁進,資金仍大部位地停泊在保守資金體系中。第二季資金是否大舉從保守市場轉出,在各國央行政策一連串的救市計畫已反應過後,接下來全球景氣及企業獲利有沒有再惡化,應是全球資金是否轉向的關鍵。
貨幣基金規模居高不下
第一季全球股市出現強而有力的上漲,有大師開始認為,這已是牛市的開端,但有更多人認為,這仍只是熊市的反彈,全球資金第一季仍顯著出現「羊群效應」,持續滯留保守體系中,這從美國公債殖利率及貨幣市場基金的龐大資金存量,可以看出端倪。
去年底,投資人的投資情緒是最悲觀的,當時,包括二年期、十年期的美國政府公債殖利率,都創下歷史新低,不過,一季過去,收益率已低到不能再低的政府公債殖利率,仍持續在低檔徘徊,二年期公債殖利率從去年十二月份最低的○.六四%回升至○.八五%,十年期的公債殖利率也不過二.七三%,公債收益率仍處在相對歷史低點,顯示全球資金仍偏向保守。
再從資金流動較快速的貨幣市場基金來看,根據統計,至三月二十日為止,有高達三.七兆美元資金停泊於收益率接近於零的貨幣市場基金,相較於今年初的三.八五兆美元,資金略有轉出,但和二○○七年七月次貸風暴前的二.五兆美元資金相比,仍有高達一.二兆美元的資金,寧願死守收益近乎零的貨幣市場,對於第一季的股市反彈,完全無動於衷,全球資金之保守由此可見。
國際情況如此,國內情況亦然。根據中央銀行統計,國人去年各類存款總計暴增一.九兆元,創史上最大資金湧入潮,其中,台幣定存暴增三成、總餘額增加一兆,此外國人海外證券投資資產回流,至二月底為止,國內外匯存款餘額突破二.四兆元,也創下歷史新高;過去半年,法人資金積極湧入的類貨幣基金,至二月底規模仍較一月份增加,總計達一.一五兆,較去年九月底的七四七○億元,足足成長五五%,儘管台股最近上漲,吸引部分資金鬆動回流股市,已為台股創造了第一季以來,國際股市屬一屬二的表現。現階段不管銀行還是類貨幣基金,仍都錢滿為患,未來這批保守資金是否鬆動,正是股市能否重振士氣的主力推手。
掌管二○○億美元新興市場資產的富蘭克林坦伯頓基金經理人墨比爾斯就指出,從貨幣市場基金停泊的資金量就可以看出,「投資人現在很怕把錢放在股市,且非常小心。」因為市場仍極度恐懼。
多數投資人仍小心翼翼
墨比爾斯說,他掌管的新興市場基金,目前的現金部位已相當低,他已把大部位的資金投入股市,並建議投資人,現在就是買進股市的最好時機。不過,大概也鮮少有投資人可以像新興市場教父這麼大膽,若教父的言論繼續發酵,第二季保守型的資金或許可以轉趨積極。但經過百年一見的金融海嘯,全球各大經濟體都受重創,要資金重新歸隊,恐怕需要一段時間;再者,願意轉進股市的資金,在投資標的上也是精挑細選。
這一波全球股市反彈,估計已約有一五○○億美元的資金從幾近零收益的貨幣市場轉出,並已陸續轉趨積極買進股市。但從資金流向來看,這一波率先流出的資金,仍是選擇性地買進,買新興市場、賣已開發市場,成了主要共識。
根據EPFR)Emerging Portfolio Fund Research(的統計資料顯示,全球資金今年以來僅鍾愛新興市場,歐美日等已開發股票市場,投資人仍然敬謝不敏;即便是最近全球股市出現反彈,歐美日市場仍是資金流出比流入得多,但新興市場基金,則開始出現明顯的資金流入,包括拉丁美洲、亞洲、甚至是全球型新興市場基金,三月以來資金都呈現正向流入。
儘管美國為主的已開發市場最近出現大波段的反彈,但包括高盛及摩根士丹利等大型外資券商持續看壞後市,短線上更持續嚇跑投資人。高盛分析師Kostin就指出,股市回溫分為三階段,分別是彈升、停滯和持續揚升,倘若三月九日是本波美股的低點,那麼,投資人可能已經錯過了谷底反彈的最好機會,未來二個月可能經歷沒有吸引力或甚至負報酬的情況,因此建議,現在還不是將資金大舉轉進的時候。
摩根士丹利也示警指出,美國企業獲利可能衰退,且美股未來兩周將揭開財報周序幕,在地雷財報現形前,建議投資人應該逢高出脫美股部位。分析師甚至警告,美股近期的上漲行情可能只是「熊市中的反彈」,儘管熊市反彈也可以達到相當可觀的漲幅,但通常很快就會被打回原形,因為美國經濟仍未擺脫困境。
種種偏空的言論,加上全球股市短線已累積相當程度的漲幅,讓全球資金短期更不可能積極地回到股市來;被金融海嘯嚇壞的保守性資金,要實質地回到股市來,恐得等景氣及企業獲利基本面出現較實質性的復甦才行,第二季看不看得到,仍有待觀察。

評論 請先 登錄註冊